CPI 是什么(消费者价格指数)


我国的“吃货指数”CPI来了!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4月CPI同比上涨3.3%。

CPI:居民日常开销“晴雨表”

CPI的全称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是Consumer Price Index。国家统计局每月10日左右发布上个月的CPI数据,并在季度和年度结束时发布季度和年度CPI数据。

CPI的构成为何?从分类来说,分为食品和非食品,包含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八大类,共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其中食品占17%~21%的比重。

自2019年3月起,食品烟酒就是CPI八大类中涨幅最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水果和猪肉价格的上涨。

CPI:衡量货币购买力的标尺

CPI的高低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是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

具体来说,CPI上涨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下降;CPI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上升。

例如,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0.8%,但实际却下降了3.9%,说明货币购买力下降。4月CPI下降至3.3%,虽然收入情况尚未可知,但至少从价格因素来看,货币购买力有所上升。

CPI:如何统计而来?

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统一确定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涵盖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

修改后的内容:

我国 CPI 的价格数据源自全国 31 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的 500 个调查城市,这些城市共设有 5 万个商业网点、农贸市场及提供服务消费的单位(如医院、电影院)。统称为价格调查点。

这些调查点主要依据经济普查获得的企业名录库和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根据零售额或经营规模大小,从高到低排序,随机等距抽取。兼顾各种商业业态,平衡大小规模,并确保区域分布合理。

1984 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在各地建立直属调查队。自此以来,一直采用直接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价格数据。分布在 31 个省份的 500 个调查城市的调查员约有 4000 人。

这些负责 CPI 采价的工作人员收集的数据构成被称为“篮子”的衡量指标。他们每月多次前往指定的调查点,使用专用电子设备收集指定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格,并随采随录,通过电子系统提交。在北京,此类采价员共有 200 多人,采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种类超过 1800 项。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北京市目前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每月调查 6 次。

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统计部门公布的 CPI 与我的感受不同?

这是因为构成 CPI 的八大类、262 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所占的权重不同。你认为涨幅较大的商品类别可能权重较小,因此对 CPI 的影响有限。一般来说,人们对价格涨幅大的商品印象更深刻,但值得注意的是,统计部门的数据往往反映整体情况。

图表来源:Wind 金融终端

笔者想说:

数据显示,以美国为例,过去近 100 年时间里,其 CPI 的年化增长率约为 3%,物价上涨呈持续趋势。学习投资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才能跑赢 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