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在(亲情逝去遗憾相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子欲奉亲,而亲逝矣。”这句话令人闻之动容,痛断肝肠。

这句话最早见于《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而在《 韩诗外传》卷九中也有类似表述。后世便以“风树之悲”来隐喻失怙之痛。

其意为:风吹不动,是树的不甘,代父母尽孝,是子女的遗憾。

风不止息,是树的无可奈何,父母长逝,是子女的无尽哀伤。

时光匆匆,不舍昼夜;岁月流逝,如白驹过夜。

老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宿命。当父母的脚步渐缓,当你发现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此清晰时,你方知,他们已悄然老去。

这世间最令人痛彻心扉的,莫过于与父母阴阳相隔。一生本就短促,而留给我们陪伴他们的时间更少。

01

孔子周游各国,聞き闻一人悲痛万分,遂前去慰问,得知其名曰皋鱼。

皋鱼失声痛哭:“我一生憾事有三:少时求学,四处游历,未尽孝道,一憾也;壮年报国,志向难酬,二憾也;与旧友失和,交情断绝,三憾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光阴流逝,父母离世,再也无法追回。”

话音未落,皋鱼便因悲痛难抑而卒。孔子感慨万千:“听罢皋鱼之言,其志可鉴矣。”

皋鱼一生愧疚不已,一则未能及时尽孝,二则壮志未酬,三则旧友反目。

皋鱼悔恨交加,痛不欲生,其言辞情真意切,令人唏嘘不已。

人生漫漫,总有繁忙琐事,却忘记了最重要的情感,错失了稍纵即逝的眷恋。

趁着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多陪伴他们片刻,少留些遗憾。

我们追名逐利,为钱财、名声疲于奔命,却唯独忽略了最应该珍惜的情感,遗失了最珍贵的陪伴。

在能够尽孝之时,多回家一趟,多陪父母说说话,少叹一声,少留一分遗憾。

02

《蓼莪》是一首哀悼亡亲的祭歌,其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语,赞颂了父母的恩德。

文字悲痛哀婉,描述了失去双亲的锥心之痛,流淌着浓烈的悲情:

无父何恃?无母何怙?出门在外,衣食无依。

父兮生我,母兮养我。呵护抚育,备尝艰辛,顾我疼我,养我育我。欲报亲恩,苍天不允!

南山巍峨,山风凛冽。众人平安,我却灾祸不断。南山峻峭,山风呼啸。众人无恙,我却早早离世!

失去双亲,失去了支柱,再无依靠。

父母生养我们,费尽心力,而我们却无法报答他们的恩情,天道无常,令人悲痛欲绝。

时间的流逝,会渐渐抚平失去亲人的伤痛,但心中的悔恨却永不磨灭。

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

棠梨花映白杨树,处处离别之情难续。

九泉之下,音容难闻,暮雨萧萧中,游子归去。”

棠梨花与梨花点缀着白杨树,世间处处都是生离死别。

黄土之下,死者寂静无声,九泉之上,生者悲痛欲绝,哭声再大,也无法唤回故人。

老舍曾言:“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父母不在了,子女就成了无根之人,就像风中飘荡的秋蓬一样,四处散去,再无归处。

0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母爱颂歌。

孟郊早年经历磨难,科举之路坎坷。两次落榜后,他不禁悲叹,为何命运如此不公。

四十六岁时,孟郊遵照母亲的意愿,第三次赴京应试,终于得中进士。放榜之日,他欣喜若狂,作诗一首:“昔日坎坷不值夸,今朝喜悦无穷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以告知母亲喜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