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习俗寄情 贺辞纳福


众所周知,每逢佳节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寄托新年祥瑞。而这这项新春习俗的缘起,你可知晓?让我们一同探究春节贴春联的源流。

春联之源,可追溯至“桃符”。“桃符”为周代悬挂于门两侧的桃木板,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二神。相传此二神能辟邪,故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之说。清《燕京时岁记》云:“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蜀地宫廷中出现桃花板上书写对联的风潮。《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命章逊题桃木板,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我国首幅春联。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有诗曰:“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至宋,桃符材质渐改桃木板为纸张,称“春贴纸”。

明代,“桃符”正式更名为“春联”。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临街头观赏春联,更亲自提笔题写。途经一户人家,见门前无春联,朱元璋便询问原因得知这家以阉猪为业,尚未请人题联。于是,朱元璋特书:“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贴切幽默,经明太祖提倡,春联之俗遂广为流传,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