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是多少时间(传统计量及换算表)


华夏计时之源流
自华夏文明开端,计时便是先民们之急务,以把握农时,不误耕种。
圭表问天知时度
先民首创圭表测时。将一根竖直的杆状物称之为“表”,一根刻有刻度的水平木杆叫做“圭”。通过观测垂直杆投影的日影方向与长度,即可判断时辰。
日晷日影定年时
日晷则利用太阳投影的原理测定时间。其由铜制的晷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正反两面均刻有以十二地支为刻度的时标。
漏壶滴水妙计时
圭表和日晷虽可测时,但限于晴有日照方可用。故先民又有漏壶之发明。漏壶由漏水壶和刻度浮箭组成。水从壶中孔流出,浮箭随水面下降,刻度显示时辰。一昼夜漏水滴尽,即为十二时辰,平均一百刻度,等同于十二时辰,即二十四小时。每一刻度代表一刻钟,折算为14.4分钟。古代计时以百刻为一日,一刻为14.4分,即864秒。
时宪书改刻九十六
汉魏以降,漏刻不断改革,由百刻变为九十六、一百零八、一百二十等。清初《时宪书》颁布,正式定一日为九十六刻,一更八刻,一小时四刻,一刻钟十五分钟。此制沿用至今。
一盏茶一炷香之概约
“一盏茶”指喝一杯茶的时间,夏日约一刻钟,冬季则不足十分钟。“一炷香”的时长也较粗略。古时香料制作规范,燃烧时间相对稳定。一般线香一炷约一小时,但具体时值受香制、环境等因素影响。另有长盘香,时值可达十二小时,盘香上的刻度供计时之用。古代时间单位概览

单位 数量
12 月
5 周
6 日
时辰 8 刻
刻钟 15 分钟
一盏茶 10 分钟(2 炷香)
一炷香 5 分钟(5 分)
一分 60 秒(6 弹指)
一弹指 10 秒(10 刹那)
一刹那就 1 秒

“炷”和“柱”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对“柱”的唯一解释是:“柱子或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多用木、石等制成”。可见“柱”并不作为量词使用。
而“炷”具有三个含义:
1. 名词:灯芯
2. 动词:燃、烧香
3. 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
如唐朝诗人韩偓的《秋村》中“绝粒看经香一炷,心知无事即长生”,以及白居易的《斋居偶作》中“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均体现了“炷”作为量词的用法。而在许浑的《秋夕宴李侍御宅》中“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则表达了时间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