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理解:离终点越近,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越大


点击 “宣 讲 家 网” 立即订阅!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深刻总结过去、立足现实、科学展望未来,是一份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结尾处强调:“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贯穿历史、现实、未来的“三个无比”,其根本在于40年改革开放积淀的“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这个“道路自信”在新时代的全部内涵,集中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是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一、新时代“四个自信”的丰富内涵

人无自信则不立,党无自信则不兴,国无自信则不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与前述三者共同构成了“四个自信”的完整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四个自信”正式写入党章。至此,新时代政治自信的丰富内涵以立体的全景呈现出来。

这是一条历史选择、人民选择、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道路问题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道路自信是新时代政治自信的首要自信。40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强大中国,这是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胜利大道。这样一条正确道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赠予”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逐步摸索出来的,因此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不二之选。在新时代,道路自信要求我们从内心深处认定这条“必由之路”,在前进的征程中始终保持敢于趟过一切急流险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战斗豪情,既不重蹈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追随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沿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

这是一个根植实践、指引实践、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建党之本、强党之源,是党的一切行动的先进指导思想、科学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诞生97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构建了以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新时代的理论自信要求我们坚信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释放出更有力量、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始终保持思想坚定、理论清醒、行动自觉。

这是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不断完善的可靠制度。“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建设现代化强国,并非只有西方制度模式一种道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已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事实证明,只有扎根于中国本土的制度才是最可靠、也最有效的;只有汲取民族滋养的制度才会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几十年的成功实践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新时代的制度自信要求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治国理政根本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与时俱进的观念束缚和体制弊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更加成熟完备、更加持久有效。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根植实践、服务人民的先进文化。文化是更基础、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让它拥有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性和群众性,让它拥有发展的人民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理论性和实践性,让它拥有发展的沃土。这三个方面,共同激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始终坚守、热爱、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成就,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新时代“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有资格自信的话,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深刻理解、真正领会这个“最有理由”,关键在于全面认识新时代“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

“新时代”标志着继往开来的历史方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已抵达一个崭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承载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五个时代”充分阐释了“新时代”体现的执政党价值、国家价值、人民价值、民族价值、世界价值,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准确把握了“新时代”的鲜明特点、显著特征。“新时代”不仅仅是指时间上的“新”,更重要的是,它是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全面性开创性成就的基础上开启的一个伟大时代。这意味着,新时代的“四个自信”并非空中楼阁,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的时代舞台。

“新使命”激励全体党员勇往直前。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激发新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已近在眼前、触手可及,“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必须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告诫全党绝不可有贪图享乐、消极懈怠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持续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持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告诫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硬实力,必须自觉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告诫全党发展始终是硬道理、事业永远不能停滞,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更新阶段

“新征程”勾勒伟大复兴的灿烂画卷。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始点,开启了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由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定义为“一个决胜期”和“两个十五年”。“一个决胜期”指从现在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届时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两个十五年”指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战略胸怀广阔、方向明确,指导我们拨开迷雾,照亮前进道路,为新时代的“四个自信”奠定稳固的未来基础,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自信”的实践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四十载转瞬即逝,新征程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历史只眷顾坚韧不拔者、奋勇向前者、无畏探索者,而不会留给犹豫不决者、裹足不前者、畏缩不前者。”在新时代,要成为坚韧不拔者、奋勇向前者、无畏探索者,首先必须成为坚信者,成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可、坚决拥护、深度信服的“四个自信”者。

树立不忘初心的根基,铸就牢记使命的灵魂。始终牢记初心,才能始终如一;深入铭刻使命,方能矢志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是中国人的“根”和“魂”,无论何时都不可动摇,无论何时都必须坚守。坚定新时代的“四个自信”,最本质的体现是时刻以“初心”衡量自己、反思自己,不断以“使命”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坚守初心不改,虽远行不怠,铭记使命永存,历久弥新;最根本的体现是坚定“四个自信”,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持必胜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地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投身党和人民事业的不竭动力;最重要的是树牢“四个意识”,对党和人民矢志不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自觉地将忠诚的政治品格转化为“为党分忧、为民奉献”的担当精神;最首要的体现是用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出色地书写和奏响新时代党员干部无愧于韶华、奋勇前进的“答卷”和“乐章”。

砥砺坚韧不拔的意志,积蓄锲而不舍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非易事,绝不是轻轻松松、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做好艰苦斗争、勇挑重担的准备。这既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对未来充满信心,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另一方面也要对途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风险、阻力、矛盾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积蓄锲而不舍的动力。坚定新时代的“四个自信”,需要我们在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锻造出坚不可摧的政治定力,提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和“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肩负起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赋予的历史使命,汇聚起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始终不渝地沿着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正确道路、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奋力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持锐意进取之心,促埋头苦干之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道路,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举措。当前,我们已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又要顺势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日益复杂,任务愈发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坚定新时代的“四个自信”,需要我们拿出更彻底、更科学的改革开放举措,以“敢闯敢试、攻坚克难”的锐意进取精神把握世界潮流、抓住时代机遇,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勇气和魄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需要我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以“努力耕耘、不务虚名”的埋头苦干作风脚踏实地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圆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景良 姚劲松 叶飞 湖北省荆门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