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3到6岁幼儿的游戏:寓教于乐,启蒙认知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健

记者: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李珍玉

2023 年 11 月 28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3 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简称《指南》)。联合国颁布的《养育照护框架——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出养育照护的 5 大要素,即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安全保障。《指南》结合我国实际,从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交流与玩耍、生活照护、伤害预防、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控及照护等 6 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建议。

《指南》的一大亮点是强化了养育者的责任,提出养育者应了解各年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婴幼儿的表情、声音、动作和情绪等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积极的回应。交流和玩耍是亲子陪伴的重要形式,也是养育照护中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核心措施。养育者应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与互动,共同感受成长的快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健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关系的基础,父母最好都积极参与。《指南》特别强调,父母和家人的陪伴对儿童早期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其心理和社会关系,决定了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指南》建议,养育者应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儿童提供各种交流玩耍的机会,包括亲子交流、自由玩耍、运动锻炼、社交体验等。

杨健指出,照看陪伴 0~3 岁的孩子,家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游戏。游戏应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 平行游戏:由孩子独自进行,在此过程中孩子可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2. 合作游戏:孩子和大人共同参与,相互商量与配合,共同完成游戏目标。3. 集体游戏: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与同龄人交流互动,也与家长交流互动,家长在游戏中扮演参与、指导和帮助的角色。

具体而言,家长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孩子的游戏:

触摸的游戏:在 3 岁以前,特别是 1 岁前,抚触按摩是极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家长有意地触碰、注视、亲吻、拥抱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心理抚慰,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触摸交流,到孩子逐渐学会俯卧,再到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行走,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游戏。家长在旁看护、帮助、鼓励,适时给予拥抱、安慰和表扬,非常重要。有句话说“三翻六坐八来爬,周岁会走喊妈妈”(三个月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一岁会走步和叫妈妈),但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有差异,有早有晚,家长不能勉强,需有足够的耐心。

手指间的游戏:例如,对于 6~9 个月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其抓握、传递、敲打、摇晃、按压带声音的玩具或家中安全的物品,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其手指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对于 1 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他们扔球、踢球、搭积木、拼接图片,或让他们模仿家长做一些复杂的动作;孩子 1 岁半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搭建、拼接、翻绳、折纸等游戏,同时关注孩子的探索兴趣,不断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语言的游戏:言语能力训练对婴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分两个阶段。1 岁之前是消极语言训练,即孩子不会说话,但会听。在这个阶段,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听不懂,于是很少和孩子说话。大量的语言信息对孩子的脑部发育、语言储备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家长照护婴幼儿时应积极与孩子对话,比如打招呼、做鬼脸,讲故事、唱儿歌等。需要强调的是,对孩子说话时要从一开始就规范语言表达,不要使用过多叠词。1 岁之后是积极语言训练时期,孩子开始逐渐学会说话。此时家长要教会、鼓励孩子称呼周围的人,认出简单物品的名称,循序渐进地按字、词、句训练,随后说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球给妈妈”,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当孩子年龄稍大后,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打电话的游戏,或教孩子唱儿歌、读诗、看绘本等。

认知的游戏:认知训练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知觉等方面。例如,家长在和孩子玩积木时,应该引导孩子判断积木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能不能吃等,让孩子在玩耍中掌握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能力。

社交的游戏:如今,许多孩子患有“高楼综合症”(主要指儿童缺乏与邻里、社区和同龄朋友的交流),容易发脾气或与他人发生争执。在安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家长应尽早让孩子与外界接触,鼓励孩子与邻居、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球、开小火车、捉迷藏、交换小礼物等社交游戏。如果孩子在玩耍中出现错误,不宜体罚,可以采用“明天不带你去公园玩”的方式作为惩罚。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大人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不要焦躁,不要使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大吵大闹无法解决问题。

生活自理和照顾他人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有助于其脑部和身体发育。例如,孩子 8 个月大时就应该开始学习自己用勺子吃饭,10 个月时应该学会自己拿杯子喝水。如果孩子一开始做得不好,家长不应代劳,应多鼓励孩子,手把手教孩子练习。可以组织孩子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竞争会给练习增加动力,让孩子在玩耍中逐步掌握洗手、吃饭、扣纽扣、脱衣服等自我照顾能力。年龄较大的孩子还可以在家长的看护下学习照顾更小的孩子,比如擦手、喂水等。

归根结底,早期教育的核心是家长通过交流和游戏,使孩子的身体、智力、社交能力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