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传说与风俗习惯


中秋节,又称八月十五、中秋、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秋节与月亮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时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秋节形成于唐代,此说以张泽咸、李斌城、吴玉贵、杨琳、黄涛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宋代,此说以尚秉和、周一良、萧放、朱红、刘德增、熊海英为代表。如周一良在《从中秋节看中日文化交流》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在唐以前以及唐代,根本不过中秋节”,并从中国官方文献、敦煌书仪、笔记(如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韩鄂《岁华纪丽》)、类书(李昉编《太平御览》等)以及“显然沿袭了唐朝的典制”的日本文献(即菅原道真在892年从《六国史》中分类纂辑而成的《类聚国史》卷七三至七四的岁时部)中没有对中秋节的记载加以论证。

一、中秋节形成于唐代

(一)中秋节在唐代已是民俗节日

唐代,中秋、八月十五已经成为特殊名称,专指秋季第二个月份的八月十五日。

唐人留下的关于玩月、赏月、怀月的诗文,除了以“中秋月”或“中秋夜月”冠名外,便多以“八月十五夜”来冠名。《全唐诗》中收录30余首,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夜玩月见寄》《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陆龟蒙、皮日休都有《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等。

中秋节所在的八月十五日已有众人参与的约定俗成的玩月活动。据刘德增统计,《全唐诗》中,咏八月十五中秋的诗有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这111首诗,最核心的主题就是玩月。

第三,唐代还流传着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国人对于月亮有着十分特殊的情感,很早就有许多想象,并形成了诸如嫦娥奔月等美丽传说。在唐代,这样的传说依然流传,并新生成了若干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如前文提到的“嵩岳嫁女”。

结语

中秋节起源于何朝何代,目前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在唐代,“八月十五”已经成为特定的节日专名,民间也有了玩月、赏月等习俗和传说故事,说明中秋节的形成在唐代已经具备了雏形。

作者: 张勃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张勃: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