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执手偕老,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乍见诗中“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是否心潮澎湃,

又见“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心生向往;

读到“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或觉唏嘘不已;

冷静点,醒醒吧,隐娘告诉你,

恭喜你,误解了千年,

这些词句根本不是在写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战友情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邶风·击鼓》

千百年来,多少人为那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心驰神往,

隐娘要告诉你,这说的是战友情。

击鼓就是要出征了,士兵们各司其职,

要上战场,士兵们定下生死的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在战场上同生共死。

(时间静止了三秒)

好感人!

隐娘说:一定是因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太过感人,千百年来,大家都把他当作爱情诗来歌咏。实到今日,依然如此,可谁知道,它原本是形容战友之情的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处世哲理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庄子·外篇·天运》

每当恋人因为诸多原因无法在一起时,

就会引用这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可是,隐娘不得不告诉你,

庄子在这里意思是这样的:

泉水干涸,两只鱼儿在陆地相互依偎,

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

(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在此地,它表现的是一种哲学意味,“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说曾经相识的彼此因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断绝联系。而是指两个不包含爱或恨等感彩的陌生人。这句话里的“忘”,是中国古人表达关于阴阳、矛盾时的一种惯用手法。

隐娘说:长久以来,“相濡以沫”都被形容夫妻情深、不离不弃,如果庄子泉下有知,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高兴呢?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友情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这首诗小孩都会背,

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情诗。

可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

王维是直男,

这首诗赠李龟年,妥妥是友情呀。

李龟年曾是唐玄宗宫廷内的乐师,

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

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诗。

王维作这首诗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眷怀友人,

是不折不扣的友情诗。

隐娘说:这首诗直抒胸臆说相思,不知道撩拨起了多少少男少女懵懂的心思,而红豆也顺理成章成了情人们互表心意的信物了。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政治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p

行卷诗寄朱庆馀,借喻考问表心意——

新房喜事度良宵,恭候舅姑拜清晨。

妆容已毕轻声问,画眉浅浓合时宜。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诗句常被误解为恩爱夫妻间的情话,

但实际上,这首诗并非爱情诗,而是考试前夕的求教之作。

唐代科举制度中,考生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有“行卷”的惯例,即向知名学者请教自己的文章。

临近考试,朱庆馀担心自己的文章无法过关,

于是写了这首诗赠送给好友张籍,请他评价自己的作品是否合格。

诗中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张籍比作公公,以此间接询问张籍对文章的意见。

隐娘说:与以往的解读不同,这首诗并非表达爱情,而是借用古代的含蓄表达方式,

通过新嫁娘的忐忑心情,来表达考生对考试的担忧,别有一番风味。

结语:虽然朱庆馀的这首《近试上张籍水部》并非爱情诗,但它的文采斐然,意境幽美,

被世人误解为爱情诗而流传后世,也已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