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运河又称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瑰宝)


淮扬运河:大运河的文化中枢

穿行于江淮之间,淮扬运河成为中国大运河开凿最早的河道。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修建邗沟,连接蜀岗(今扬州北)至末口(今淮安区北)入淮河。隋文帝开皇七年(587),隋炀帝大业元年(605),相继重修邗沟,使其成为沟通江淮的水道,亦称山阳渎。宋朝期间,淮扬运河串联起楚州、宝应、高邮、扬州、真州(今江苏仪征)等繁华城镇,成为闻名遐迩的南北要道。
淮扬运河作为唐宋大运河的核心,见证了无数历史人物的过往。胸怀大志的考生、意气风发的官员、富商大贾以及失意的文人,留下的故事汇聚成大运河的文化血脉。
叶兆言在《回忆中的大运河》一文中提到苏东坡时,认为他代表了大运河的“文化含量”。这位文坛巨匠,集诗人、词人、书画家、政治家、学者、美食家于一身,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淮扬运河与苏东坡的相遇,谱写了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
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赴山东密州途中,经由淮扬运河入涟水出淮河口北上。沿途旖旎风光激发了他的灵感,创作出《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一词,赞美涟水的秀丽: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拚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元祐七年(1092),苏东坡先后任职于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后出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继而担任扬州知州。离开颍州赴任扬州途中,他再次经过熟悉的淮扬运河。心境沉郁的他写下《淮上早发》一诗,感叹宦海沉浮,心生倦意:
“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名满天下,其最著名的门生被后世称为“苏门四学士”。四学士中,张耒和秦观都是出生在淮扬运河沿岸的文学家。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出生于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是北宋著名诗人。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张耒拜访苏东坡,深受赏识。苏东坡在密州修建“超然台”时,张耒应邀作《超然台赋》,赞誉其“超逸绝尘”。元祐二年(1087),张耒与苏东坡门生秦观、黄庭坚等在京都聚会,作诗唱和,互相激励。他们的盛会成为北宋文坛的一段佳话。
淮扬运河孕育出的才子张耒和秦观,进一步加深了苏东坡与大运河的文化情缘。苏东坡的词《浣溪沙》中,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道尽了他与大运河的悠长深情。
来源:淮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