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上一句是什么(经典名句解析与出处)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一語經常被引用,表示對山水的喜愛。

《論語·雍也》記載:"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將知者(智者)與水的特性聯繫起來,動態而快樂;將仁者與山的特性聯繫起來,靜態而長壽。這與山、水的特徵有關。

《大戴禮記》記載,子貢向孔子詢問為何"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孔子回答說,水可以比喻君德。它有德、有仁、有義、有勇、有智,靈動、柔順、長流不息,順理而行、周流無阻,充滿通達之性,與智者相合。

而山,《孫子兵法》中說,軍隊要"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山靜穆、堅固、穩定,安穩厚重,萬物生於其上,正如仁者安於義理,厚重不變,感化生民,不傷害萬物。山與仁者之性相符。

將大自然的物性與人性的特徵聯繫起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屢見不鮮。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山水中常常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寄託了文人畫家深厚的感情。

這種通過物性表達人性、感物喻志的思維方式,自古以來就根植於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中。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強調仁者喜愛山的寧靜長久,智者喜愛水的靈動歡欣,都是因為其特性與自身的品性相合。錢穆認為:"蓋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之,則為藝術。故有道德者多知愛藝術,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