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余心乐(千载知音难觅,只求寻觅懂我之人)


程颢《春日偶成》赏析与解读

程颢《春日偶成》赏析与解读

作者:丁十二


时人不识余心乐

诗人生平及理学思想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与弟弟程颐合称“二程”,同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程颢是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其思想主张以“性即理”为核心,认为“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春日偶成》诗意赏析

尽管程颢的理学思想以其枯燥无趣著称,但其诗歌风格却别具一格,不同于同时代的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豪放与婉约。

《春日偶成》是程颢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诗人信步漫游于花柳之间,被无边春景所陶醉。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首句勾勒出春日的天气状况,“云淡风轻”既指自然界的景致,也暗示诗人心境平和悠然。

次句描绘出诗人游玩的画面。春日的天空晴朗,微风拂面,诗人沿着花的路前行,穿过柳树的枝条,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河边。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意突然转折。诗人发现自己沉醉春光的样子被旁人误解为“偷闲学少年”。

这句诗表面上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抒发,实则讽刺了世人的目光浅陋。程颢作为一名理学家,理应遵循礼法,端庄持重。他却坦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打破了当时社会的既定规范。

结语

《春日偶成》是一首融情入景的诗作。诗中,程颢以淡雅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游玩的图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对世俗偏见的嘲讽。

正如他在诗中所言,“谁曾经还不是个少年了!”他希望人们能超越年龄的界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美的追求。

时人不识余心乐

疫情之下,愿我们都能好好读书,保持初心,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并在未来的岁月里,依然心怀少年梦。

引用图片: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