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就是正义,彰显魅力自信风采


近年来,一句俚语广为流行:“颜值即是正义,三观随五官而定。”这一论断暗指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外貌魅力可以掩盖其道德缺陷。若将“以貌取人”的戏言当作玩笑,我们大可置之不理。在网络社区中,这种公然宣扬颜值至上的观点已蔚然成风,动辄以颜值挂帅,将一切归咎于外貌,这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担忧。

某些平台上,甚至有中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相貌不出众,是否意味着毫无前途?

颜值就是正义

诸如“学识不如容貌”“赏心悦目才算美食家,容貌不佳只能称饭桶”这样的“颜值至上”论调四处横行。更离奇的是,有人竟然认为颜值很高的犯罪嫌疑人劳荣枝定然无辜。服务业中也不乏利用颜值谋利者:微信客服换上美女头像,直播带货启用美颜滤镜。颜值成为了这个信息不对称时代的“生产力”,为现实披上了一层美化滤镜。

沉溺于“颜值滤镜”的背后,是光环效应的负面影响。德克萨斯大学的丹尼尔·哈默迈什教授研究发现,在组织行为学中,参与面试过程的应聘者的颜值与应聘结果存在着紧密关联,即使仅仅是附有照片的简历筛选环节。由此,人们深陷消费主义的陷阱,无形中强化了这样一种逻辑:拥有美貌的人理应获得成功,而缺乏美貌则意味着失败。

爱美天性,人人皆然。关注个体的审美体现了现代性的特征。但即便美德之光辉客观存在,也不应将其奉为圭臬,更不可纵容其主宰一切。特别是对于未谙世事的未成年人,绝对不可简单粗暴地曲解或误导其世界观和价值观。

容颜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努力进取才是真正的自信来源。想要稳扎稳打地成就人生,如果欠缺过硬本领,徒具其表的空架子只能成为摇摇欲坠的易碎品,随时面临被取代的危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舍本逐末,忽视内心的锤炼。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