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的含义:比喻寄人篱下,漂泊无依


晚春杨柳与浮萍诗词尽赏

又届晚春,杨柳舒展,絮花纷飞。空中扬絮如雪似棉,落在青草之上,化作毛绒霜霜;飘落湖中池水,连明净水面也变得毛茸茸。杨柳絮的存在虽证明其为大量呼吸道疾病过敏原,但几千年来,柳树抗水保堤、绿荫成荫,作为中国行道树、堤岸、田园的优良树种,始终备受推崇。人们在享受绿荫的也必须承受杨柳絮,无奈的共生反而催生了无数柳絮诗词。如晋朝谢道韫,形容柳絮如雪,雪如柳絮,因风而起。

杨柳絮化萍的典故,实则并非先秦时期的传说故事,其起源可追溯至苏轼的一首诗作。

浮萍的意思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

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北宋 · 苏轼1093年11月) 《再次韵曾仲锡荔支》

自注: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荔支至难长,二十四五年乃实。

1093年,56岁的苏轼出任定州知府,晚春初夏,有友人赠以荔枝,他写下此诗。

诗中描绘,晚春初夏,柳絮飘落水中,转瞬化作万千浮萍;荔枝成熟,却需历经二十四五年。荔枝洁白润玉,却包裹在红彤彤的硬壳之中。杨贵妃曾食荔枝,却导致唐朝灭亡,让人不禁唏嘘感慨。但苏轼认为,荔枝本身无过错,乃是世事变迁惹祸,后人当从植物本身出发,赓续诗经离骚之香草传统。

苏辙同样写下了一首与杨柳絮相关的诗作。

浮萍的意思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北宋 · 苏辙(1071年) 柳湖感物节录

自注:尝见野人言,柳花入水为浮萍,松上露堕地为仙茅,阴乾服之益人。古方云十斤钟乳,不如一斤仙茅。

苏辙这首诗作于与苏轼三年守孝后的不久,时苏轼33岁,苏辙31岁。诗中描绘,柳湖万柳成荫,随手插根便成生机勃勃之景。柳根粗壮如蛇,高达需人合抱,覆荫密布,连蝉鸣声都难以寻觅。晚春三月,杨花盛开,纷飞如雪,飘过墙头,度过水面,消逝无踪。极远处柳絮随风力尽而凋落,沾染泥土之色而暗淡晦涩。当偶然坠入湖水后,则化作浮萍,轻盈繁茂,随波逐流,自由灵动,其物性从未改变。

由此可见,苏轼和苏辙兄弟关于柳絮化萍的诗句和典故,其来源民间。而苏轼本人有着丰富的农业经验,也相信民间流传的这一说法。苏轼的名气一直比苏辙大,所以后世很多人,因为苏轼,了解了柳絮化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一说法的相信程度逐渐增加。

因为带着物物流转,生生不息的美,当然柳絮浮萍自有一种飘荡流转的无根感,就看每个人看待它们的心情了。

浮萍的意思

”山怪翠寒台对偶,溪能柔碧剡相通。

杨华便是浮萍草,踪迹又随流水东。“宋 · 释正觉 《早发宁海寿宁道中过奉化 》

这是北宋晚年的行脚僧,行在山路中看到的晚春景色。宋朝提振佛教地位,很多僧人文化程度高,并享有一定保障,所以云游相当旅游,且诗词功力很不错,尤其是皇家佛学院的人才。这是路过浙江风化的晚春景色。

想必他也知道浮萍柳絮说化这个典故。

台山翠寒,两两相对,剡溪柔碧,好个绿水青山的江南田园。

无数杨花飘到水中,化作浮萍,那杨花就是浮萍草,在水中任意西东,好不逍遥自在。

流水向哪,柳絮和浮萍就飘向哪里。

可以看见这位僧人应该是生活富足心情明丽,心有信仰,万事春风随缘化。

这里的杨花浮萍,是难得的自然之美,流转自在。

浮萍的意思

“屏绡裛润惹篆烟。

小窗闲、人泥昼眠。

正雪暖、荼蘼架,奈愁春、尘锁雁弦。

杨花做了香云梦,化池萍、犹泛翠钿。

自不怨、东风老,怨东风、轻信杜鹃。” 宋 · 张枢《恋绣衾 》

这是南宋诗人写晚春时节的午梦。

室内空气湿润,而窗户外,春阳高照。

小窗内,春慵春困,有美女在午睡。

窗外雪白的荼蘼花阵阵幽香,但是她却春愁缭乱,进入了短暂的梦乡。

她梦到什么呢?她梦到自己是一朵柳絮,飞上了云霄,又落入了水中,化作了浮萍,但是她这个飘飞的柳絮是有心愿的,就是穿戴得整整齐齐,要去见她的爱人,在水中还戴着齐整的翠绿的首饰,随流向前,实际是想去远方,找郎君。

既然是午睡和春梦,就很快醒来。

她自己分析了原因,是听到杜鹃鸟在叫“不如归来”,她想念丈夫了,所以居然做了这样一个轻盈的梦。而实际上她的梦连庭院的池塘

浮萍的寓意

“灞桥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丝丝柳条轻垂碧阴成行。

送别柳枝腰肢纤细随风起舞,离愁别绪凝于风雨飘洒。

柳絮纷飞天地凄凉掩面而泣,浮萍遍布池塘寄托生命之思。

忆昔临行汴河畔折柳相赠,短亭外莺啼声声聆听。”宋 · 吴惟信 《柳 》

这首诗作礼赞柳树,表达了诗人离别之情。

柳树矗立灞桥旁,年年葱翠,却化作离别之愁。唐朝灞桥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北通塞外以至西域各国,南下中原各地,皆经由此处。

在医药尚未发达的古代,柳叶柳枝常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且蕴含生生不息的寓意,故而临行之际折下柳枝插于车马之上,既为祈福,亦是祝福。

微风拂过,柳条曼妙起舞,宛若佳人纖腰搖曳,姿态婀娜,而这为送别而拂动的柳枝却见证了多少离别之苦。

漫天飞舞的柳絮,犹如洒落人间的凄凄泪痕,亦是柳树自身感伤的写照。

柳絮飘落在水面,化作浮萍,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延续生机,这是上天对柳树的抚慰,告诉它不必过分悲苦,生命尚有延续,不会让它忧伤至死,憔悴不堪。

而那婉转动听的黄鹂鸣啼,也陪伴在柳树周围,让它在风雨中倾听离别的悲歌,见证人生的聚散。

倘若柳树有知,或许也需要心理慰藉,年复一年地承受如此沉重的离情别绪。

但中国人向来崇尚自然疗愈,有了杨柳,就有黄鹂相伴,有柳絮纷飞,当然也有诗人所言化作青翠浮萍,让哀伤逐渐转化,融于自然的轮回,四季的变化。

浮萍的释义

不要轻视柳絮的轻盈,也不必叹息浮萍的漂泊,更无需伤春悲秋,感怀自身的流离失所。祸福相依,否极泰来,万物发展变化自有其规律。当以为柳絮凋零之时,还有青翠的浮萍与荷花等待着你。

柳絮化作浮萍的现象虽然被证实有误,柳絮实为柳树的种子,只是在水中泥土中生长的机会较小,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柳絮的生长潜力。

柳絮化作浮萍的意象也蕴含着美好,每个生命体的每个形态都有其利他之处,正可谓化身泥土滋养他物。从这一角度而言,柳絮飘落,繁衍浮萍,也是一种生命延续与美的体现。

初衣胜雪为您解读诗词中的情爱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