鸹怎么读(拼音、汉字、读音及含义)


流传后世的美食,不仅以美味取胜,更以别具一格的名称著称,有些看似随性,实则形象生动。在陕西,有一种面食堪称一绝,无须案板,不需刀切,仅用筷子即可成型,名字也别具一格:老(lǎo)鸹(wa)撒(sǎ)。

鸹怎么读

在当地方言中,“撒”意为头,老鸹撒即乌鸦的头。此面与乌鸦及其头部毫无关联,其配料不含乌鸦,色泽亦非黑色。其状似乌鸦头,仅是形似而已。

筷子挑面下锅,懒人做法老鸹撒

这是老鸹撒的做法:将水和面按比例混和,至筷子沾面不粘手的程度。沸水一锅,用筷子逐次挑入锅中,老鸹撒的形状和大小全凭主妇的手艺。倘若均匀,烹煮程度大致一致;否则需延长煮沸时间,让较小的面疙瘩与较大的面疙瘩一致熟透。

佐料有煮制的也有炒制的,煮制的佐料通常以绿叶菜为主,翠绿可口,美观非常。炒制的佐料则随性而为,不拘一格。合该煮制的煮制,合该炒制的炒制,最后汇聚一锅,色彩缤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每当家人烹制老鸹撒,父亲总称之为懒人饭,因其无需擀面,无需切面,仅用筷子即可完成。老鸹撒若煮制得当,筋道弹牙,佐以热汤,食之大汗淋漓,身心舒畅。饥肠辘辘之际,还有什么是比这更让人满足的呢?

鸹怎么读

从家常饭桌到大饭店

过去,像这样的家常便饭,我总觉得不上档次,老鸹撒就是面疙瘩,外形不佳,做法也不讲究,与烩麻食、汤面条相差无几。此等饭食难登大雅之堂,只能自家食用。

后来我看到街边有家店铺招牌上赫然写着老鸹撒,还标注为陕西特色美食,店内墙壁上还附带着老鸹撒的历史典故。那时我才知道,小小一碗老鸹撒竟有这么丰富的来历。如今,老鸹撒也可以登上饭店餐桌,成为陕西美食的一张名片,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

附上百度摘录的典故,再次领略祖先的智慧。

典故由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汉代名将李广是也,其骁勇善战,为败匈奴使"佯攻"之计,且逃且弃兵甲,蛮军穷追,为其真相,弃锅釜亦所剩无几,炊时犯愁。李广命将士卸其盔为釜,取草木为筷,将面团拨入盔中,入野蔬烹之,三军饱,振精神,诱蛮军入围,然胜,回朝。武帝闻之,命御厨仿其法精做,以犒三军。有说,匈奴以乌鸦为祥鸟,而此食酷似乌鸦头,故武帝赐食名曰"老鸹sa",有江山永固,蛮军不得再扰之意。"老鸹sa"风行宫廷,至唐,此食传入民间,盛行关中,百姓以其便捷,且念"飞将",久传,越变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