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城市变迁与发展历程)


重庆直辖市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于1997年成立,并由四川省划入,占其近15%的土地和13%的人口。
自元朝行省制确立以来,重庆在600多年间一直属于四川省。1939年,重庆曾短暂成为直辖市长达十年。但当时的重庆直辖市面积仅有5472平方公里,不及现在八万余平方公里(现为8.2万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
重庆直辖前
▲直辖前的四川省,面积十分庞大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于1954年重归四川省。直到1997年才再次被确立为直辖市。
与我国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北京上海自20世纪20年代末设立后,直辖市地位一直延续至今。天津曾于20世纪50年代末划归河北省,后于1969年恢复直辖。
重庆直辖前
▲重庆在1997年直辖前
重庆直辖比天津晚确立了近三十年。新中国时期的重庆直辖市身份,为何到了20世纪末才正式确定?
重庆直辖
▲川渝分家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故有“巴蜀之地”之称。
巴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国蜀国。巴国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蜀国则位于西部。
重庆直辖
▲巴国和蜀国
公元前3世纪末,秦国统一全国,进入郡县制时代,巴蜀两国分别被设为巴郡、蜀郡。
巴郡治所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江州县(后为巴县),这也是重庆的母县(今渝中区);蜀郡则为成都县,继承了蜀国时期的治所。
重庆直辖
▲西汉时期的七郡十三刺史部
当时,在四川盆地中,巴郡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相比之下,蜀郡,尤其是成都县更为优越。
成都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处于成都平原的核心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州县虽然两江环绕,但位于盆地最东边,且有多座山脉穿过,在和平时期并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重庆直辖
▲重庆地形图,东部山地较多
到了唐朝,全国实行“道-州-县”的三级制。四川盆地隶属于剑南道山南西道,其中,巴郡(后称渝州)和蜀郡(后称益州)分别位于山南西道和剑南道境内。
经济实力突出的成都县成为剑南道治所,政治地位十分显着。
重庆直辖
▲唐朝益州与渝州的位置,益州为剑南道治所
当时益州(蜀郡)管辖有多个县,而成都县的工商业和社会面貌最为繁华,因此被冠以“成都府”之名。“扬一益二”中的“益州”正是指代当时的成都府的繁荣景象。
到了宋朝,“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四川盆地被划分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四路。这也被认为是“四川”这一名称的最早来源。其中,益州路治所为成都。
重庆直辖
▲“川峡四路”为“四川”
渝州(曾改名为恭州)隶属于夔州路。夔州路下辖三府九州县,治所位于夔州(今奉节),因此恭州的政治地位仍然较低。
重庆直辖
▲北

▲川渝地区“四路”组合,四川行省雏形

自巴、蜀两地诞生以来,四川盆地长期不属于同一行政区,直到元朝才统一为四川行省。

元朝的1271年,四川盆地结束了近1500年以来的区划分裂,合并为四川行省。

重庆直辖

▲四川行省

成都、重庆均为四川辖区,但成都经济条件较好,历来担任治所中心,省会地位始终稳固。

从商周蜀国时期到元代,成都作为治所已逾2000余年。之后的明清两朝,重庆始终是四川省的下属区域。

无论经济还是政治实力,重庆都略逊于成都。重庆自巴国和秦汉时期后,便再也没有承担政治中心职能了。

重庆直辖

▲茶马古道是沟通西南地区的关键贸易商道

成都是“老大哥”的境况在清末年间出现了逆转。19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国家逐步掀起对华瓜分狂潮,各种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

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他们更是顺着长江相继掠取南京、武汉等大都市的通商权。

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也被“盯上”了。开放重庆,可以实现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出海口实现水运贯通。

重庆直辖

▲19世纪中国各地开放的通商口岸,重庆是为数不多的内陆口岸

1876年秋,在一次外交事件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在条约续增专项中,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将重庆开放为通商口岸。

虽说这样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但就某种意义而言也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并最大程度地将江河水运优势发挥了出来。

重庆直辖

▲位于重庆南岸弹子石的法国水兵营遗址,开埠时代的见证者

自此,重庆缓解了原先相对闭塞的局面。在水运日益重要的大背景下,成都工商业出现停滞,川内经济重心出现转移。

20世纪初,重庆实现了对成都人口的反超,跃居为四川省第一人口大市。

▲1918年我国各城市人口数据:重庆略胜于成都

20世纪20年代初,民国掀起“市制”风潮。南京,武汉等工商业发达地区相继建市。

从1927年南京开始,又陆续设置多个直辖市(院辖市),包括上海、北京、天津等,行政地位要高于省辖市

重庆直辖

▲民国时期设置过的直辖市

经过了数十年发展的重庆已经是内陆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围绕渝中半岛的巴县(原江州县)县城为核心,重庆也于1929年挂牌建市。

成都的落寞依然持续。以贸易运输为例,以茶马古道为代表的川内商道渐渐被长江航运所取代。行政上,四川省长行署地位被重庆拿下。这意味着重庆完成对成都政治及经济地位的双超越。

重庆直辖

▲近代部分城市的工业发展情况:重庆远胜于成都

重庆近现代的发展折射着中国饱受煎熬的侵略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接连告急。年底,南京连同上海等华东重镇频频失守。为保留反攻的希望火种,加强战略纵深,只能向内陆迁都。

从军事角度考量必须易守难攻,有地形壁垒屏障。若再兼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则是锦上添花。综合考虑,重庆是这个新首都的不二选项。

重庆直辖

▲川渝主要工业分布图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颁布,确定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地位。

这一次迁都使重庆成为了中国的临时军事、政治中心。一时间,山城文化名流荟萃。

▲重庆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

1939年5月,国民政府干脆将重庆市升格为第六个中央直辖市,辖区大致为今天的重庆市的主城区。

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1945年8月底,为解决政府重组问题,国共两党在重庆召开了近两个月的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尽管后来仍没避免内战爆发,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共紧张的对峙气氛。

从清末通商开埠伊始,重庆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得到了稳步提升。

重庆直辖

▲民国十二大直辖市,均是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地位显赫

1949年,新中国成立,5年后过渡期结束,全国省级单位缩减至32个,其中省份有26个

重庆直辖

▲二十世纪50年代的重庆,成为四川省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市

截至1980年代,重庆(今日的主城区)的财政收入已达全省总额的1/3,工业总产值也占据了1/4。

适逢全国掀起改革开放热潮,1983年,国务院将重庆设为我国首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施计划单列,并授予其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重庆直辖

▲80年代的重庆解放碑

川渝以及西南地区的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经济规划的重点。彼时,四川地区和长江上游面临着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截至20世纪90年代,四川的人口总量达到1.2亿,居全国之首。高原地区还存在着阿坝、甘孜等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其二,三峡治理问题。三峡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长期以来,上游水势始终威胁着中下游城市的安危和航运顺畅。每逢汛期,长江不仅无法有效利用水力发电,还可能引发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重庆直辖

▲长江三峡

基于此,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势在必行。但这一工程的推进涉及移民、环境等诸多难题,建成后将淹没近2万公顷土地,其中不乏万州、涪陵这样的中等城市。

重庆直辖

▲三峡工程施工现场

如何有序规划、统筹安排移民工作?

为高效管理工农业和移民事务,依托三峡工程契机,国家拟设立一个“三峡省”,位于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省会设在湖北宜昌

正当筹备事宜有序推进之时,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显现。

重庆直辖

▲三峡省的最初方案,未包含重庆市

该方案不包括当时的重庆市域。在蓄水高度的问题上,重庆提出应设为180米,以保证大型货船顺利通行,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与原有的150米方案相比,这一高度将大幅增加投资和移民人数。

三峡省”范围内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滞后。宜昌市规模较小,辐射能力有限。综合考量后,“三峡省”方案最终流产。

重庆直辖

▲“三峡省”的位置示意图

待三峡工程于90年代初正式启动(蓄水高度为175米)之际,国家开始讨论以重庆为中心,将三峡移民地区纳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新建直辖市的可能性。

1997年3月14日,国家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并将万县市涪陵市以及原“三峡省”方案中四川境内的地级市(地区)黔江地区并入。

重庆直辖

▲三峡蓄水后受影响的库区

如此一来,重庆直辖既分担了四川的发展压力,又解决了三峡移民统筹问题。时至今日,重庆市辖区面积达8.23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00万。

重庆直辖

▲重庆直辖市的组成部分

直辖市体制简化了原“三峡省”省级行政管理中的繁琐程序,有效解决了政策落地、资金安排以及农村开发等问题。

在重庆直辖后的二十余年中,三峡移民地区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2000年,重庆的(GDP)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份第23位,而2021年的排名已跃升至第16位。在城市GDP排行榜上,2000年重庆位居第六,如今排名上升一位,仅次于北上广深。

重庆直辖

▲移民主要集中地的万州,经济发展十分可观

重庆也存在一些问题:它是唯一一个依然辖有县的直辖市(26个区和12个县),城市化水平不高、县份经济水平平庸。

重庆管辖的县份之多、面积之广,常被人戏称“最像省的市”。由此可见,在庞大的体量下,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重庆直辖

▲中

重庆直辖

重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第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