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快递保价是什么意思(买保险式保障 快递不丢不损)


来源 / 工人日报

保价2.1万元的根雕摆件受损,最多只赔5000元;保价4000元的电脑受损,只赔800多元;保价3000元的游戏主机板显卡槽损坏,却以收到货后超过24小时才申请理赔为由不予赔付……

当消费者满心欢喜地打开期待已久的快递包裹,却被损坏的货物泼了一盆冷水时,一些快递公司非但没有像被期待的那样担责并赔偿、安慰消费者,而是告知消费者:“很抱歉,所谓的保价,其实并非根据保价金额进行全额赔偿的。”

寄快递保价是什么意思

不少消费者认为,只要购买了快递保价服务,就相当于为包裹投保,一旦损坏或丢失,将按照保价金额进行全额赔偿。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快递公司提供的保价服务并非真正的保险,也不符合人们通常认知中的保价多少赔多少的原则。

“一旦涉及赔偿,就认为不值这钱了”

在江苏南通从事电脑销售的施先生,保价4000元寄送给客户的电脑主机在快递运输过程中受损。客户打开包裹后发现,不仅机箱破损变形,主板上的配件也七零八落,其中显卡出现明显的物理变形。

“如此严重的损坏,肯定是在运输过程中摔碰不止一次造成的,”施先生气愤地表示,“顺丰也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但只同意赔偿800多元。”

6月18日,施先生亲自将电脑主机送到顺丰快递收发点。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还特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在箱子里多垫了几块纸板,并在箱子上注明“此面向上”等注意事项。当快递在6月20日送达目的地时,意外还是发生了。施先生联系顺丰揽件方取证后,顺丰承认了过失,但在赔偿金额上让施先生大跌眼镜。

“我和快递员很熟,所以不想为他们制造麻烦,就提出赔偿2200元左右,大约是保价金额的一半,但他们表示只能赔偿800多元。”施先生无奈地说。

赔付分“足额”和“不足额”

顺丰对顾客的解释是,保价金额并不等同于赔偿金额。货物损坏时,要根据保价金额和货物实际价值的比例,对损失乘以一个系数。

顺丰速递专员曾回复媒体称,“保价”赔付分为“足额”和“不足额”两种规则。“比如在‘足额’投保的情况下,假设物品价值10万元,您保了10万元,后期损坏维修费用为1万元,我们正常情况下会全额赔付1万元给您。如果这个物品价值10万元,您只保了1万元,这种属于‘没有足额投保’,后期维修费用也是1万元,那就需要计算赔偿比例,这个比例由您保障的金额除以物品实际价值,再乘以您的实际损失。”

施先生告诉记者,在第一次反馈问题时,他根据职业习惯随口说电脑价值1万多元,而他实际是按4000元的保费投保的。顺丰提出的800多元赔偿金是根据他提出的赔偿金额2200元乘以0.4得到的。

应完善法律或制订行业标准

记者通过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类似的投诉案例还有许多,涉及多家快递公司。消费者和快递公司之间的纠纷焦点通常在于赔偿标准,但也不乏因申请理赔时间过晚而被拒绝的情况。

有消费者投诉称,保价3000元寄送的游戏主机板显卡槽损坏,快递公司却以收到货后超过24小时才申请理赔为由拒绝赔偿。

那么,快递公司是否可以不按照保价金额进行赔偿?

我国《邮政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邮政企业对挂号邮件的损失依照以下规定赔偿:

(一) 保价的挂号邮件丢失或全部损坏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坏或内件短缺的,按照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二) 未保价的挂号邮件丢失、损坏或内件短缺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挂号信件丢失、损坏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予以赔偿。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邮政法》四十七条关于“保价”的内容条文位于第五章“损失赔偿”内,而“快递业务”属于第六章,因此不应该将第五章关于邮政企业的保价规则延伸至第六章的快递业务中。

“如今的快递物流业务不能简单等同于传统的邮政普遍业务,快递企业收取费用后实际与消费者建立了物流服务合同,有责任和义务将快递物品安全送达目的地。尤其是进行了保价的快递,相当于双方有专门约定,快递企业更应该遵循契约原则,按照保价金额进行赔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如是说。

陈音江认为,《邮政法》第四十七条关于“保价”的规定不适用于快递服务,目前也没有其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快递保价赔偿的规则,各快递公司都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了赔偿标准,并以单方制订格式条款的形式印制在快递单上。快递企业在快递单上列举的条款内容明显减轻了自己的责任,剥夺了消费者的权利,属于霸王条款,其内容也没有法律效力。

陈音江建议,快递物流业发展迅速,需求量也很大。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应尽快完善法律或制订行业标准,探索建立一套既保障消费者权益、又能促进快递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治理体系,从而解决当前快递物流行业消费者维权难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