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乐念什么(乐器、品牌、木制玩具)


木乐念什么图片来自网络木乐念什么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焦点在线讯】(木乐)一天清晨,习惯性地刷微信朋友圈,一篇关于枇杷的文章映入眼帘。

文章中,作者兴奋地写道,他第一次品尝枇杷,那种喜不自胜的感觉,让他误以为枇杷是黄色、酸甜、大弹珠大小的果子。在成都的街头,他看到成熟的枇杷「大如鸡蛋,微黄而红,像少女脸蛋般润泽,食之,如食蜜桃,汁甜肉厚且核儿小」。他因此陷入误会,认为这种果子不是枇杷。

这种认知上的反差,让他进一步理解了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接著,他列举了南方的树种移植到北方后的变化,如香樟树、棕榈树等,在北方「长成了发育不良的样子」。

他在文章最后写道,南方的植物移栽到北方就像是一个「营养过剩的胖子」变成了「灾荒年代的穷人,面带菜色,瘦骨嶙峋,可怜巴巴。」结果是「『南树北移』成了另一种盆景而已,但又没有真正盆景的艺术效果。」

「五月枇杷黄似菊,谁思荔枝同此时。」也是那天早晨,我拜访一位朋友。下车时,看到站牌旁有两个中年女性,其中一人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装著一些黄色的果子,我上前问道:「这是什么?」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枇杷果!」并让我尝尝。

我从袋中取出一个较大的果子,外观呈黄色、圆形、光滑,大小约为鸽子蛋,十分可爱。

那位女性热情地说:「你尝尝,很好吃!」我正找不到地方清洗,她紧接着说:「你剥开果皮就可以吃了。」

我用拇指和食指将果皮一片片剥下来,露出杏黄色的鲜嫩果肉,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果肉微酸,味道确实不错!哦,原来这就是枇杷!我也第一次尝到了枇杷。

一阵敲打声突然传来,我回头望去,只见马路中间绿化带旁有人在用长杆敲打树上的果子,果子随着击打声「噗噗踏踏」掉落一地。

我询问那位女性,她说:「那是枇杷树!」

「我经常在这里走动,怎么不知道这是枇杷树?」我自言自语。

这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在摘取树上的果子。但走近一看,那些人都身穿「园林绿化」字样的背心,应该是绿化公司的员工。

我走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把果子都从树上摘下来?」

一位老者说:「果子熟了,担心有人来这里摘食,马路边不安全啊!」原来,他们是将果子摘下,避免人们摘食果子时发生安全事故,他们的考虑非常周全。我心里不禁赞叹道。

临走时,我在地上捡了几颗枇杷放入兜中,准备带去朋友家让他们尝尝。

实际上,我最早是在教科书上认识「枇杷」这个字的。「枇杷」是一个单纯词,读音为「pí pá」,与乐器「琵琶」同音。按照形声字规律,「枇杷」从「木」,与植物有关;「琵琶」从「两个『王』字」,「王」的偏旁在造字中常表玉器,而古代乐器多用玉器制作,因此「琵琶」与乐器有关。虽然这两个词语读音相同,但「枇杷不是这琵琶」。

但我一直没有亲眼见过枇杷,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包括形状、颜色、味道,有多大或多小。在水果超市,我通常购买苹果、香蕉、梨、桃、杏、橘子、橙子、枣、草莓、葡萄、猕猴桃,从未买过高档水果,因此不认识枇杷也是情理之中的。

那天回家后,我立刻上网查找关于枇杷的资料,想要深入了解枇杷的相关知识。我才知道:枇杷树高约3~5米,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似琵琶。「枇杷」别名众多,如芦橘、芦枝、金丸、炎果、焦子等。与大部分果树不同,枇杷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早,因此被誉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的花为白色或淡黄色,有五片花瓣,直径约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作为蜜源作物。(《百度百科》)随后,我还浏览了一些图片。

至此,我对枇杷的外观、特性、别名、叶子、花色、分布、枇杷果的特点,以及枇杷叶、枇杷皮、枇杷核、枇杷根的用途与功效有了初步认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诗结尾:

深山老去惜年华,
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
无因移得到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