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后感
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曾致力于寻求一个理论,以消除令他厌恶的量子论。我也曾憎恶这种基于概率的偶然性,认为世界是一部严谨的机器,万事皆有其理。我热切地关注任何试图证明世界内在秩序的人和著作。霍金预言人类将在 2010 年左右发现宇宙的数学真理,因此我也渴望了解他在这本通俗读物中的见解。
尽管我的矛盾性格使我既希望上帝不玩骰子,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上帝是一位赌徒。
我着迷于时间概念。我认为人类的生存建立在大量的记忆之上,而这些记忆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不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显然都是物质,但物质不可无限分。这个想法令我惊恐,害怕它可能会破坏与时空相关的定理,因为这些定理将时间和空间视为连续的理想状态。霍金指出物质的不可分性是因为我们提供的能量不足。从数学角度看,我们走过的时间显然是一条由无限个点构成的连续直线,但我们只能在其中某些特定的点上生存。换言之,那些我们无法体验的点就是时间的残余。每个人经历的时间不同,但历史事件却成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共同参照点,就像茨威格描绘的聚集在避雷针尖的电荷。
在霍金的叙述中,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但被延伸到光速之内。这种宽松的宿命论引发了无尽的遐想。
所有理论都有可能在未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吗?
作为一个运动的直线轴,时间看起来与静止的空间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任何生物都依赖于时间,无论生活在哪个维度空间。
关于宇宙有限性的问题,爱因斯坦早已思考。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论点:能量守恒。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能量将持续流失,从而熵值下降。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尽管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一个局部定律。唯一能保证能量守恒的设想就是宇宙是有限的。正如古人所言,“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是对宇宙精辟的描述。
事实上,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参考时间。关键在于,时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着相同的起点和终点。这就像地球一样,在引力作用下空间弯曲,形成球面,没有界限。宇宙的时空观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时空,即一个四维球体,球面是封闭的。遗憾的是,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球体的具体形态。
霍金提出,宇宙实际上有十维。这激发了我无穷的联想。我想起了古代神话中“九重天+时间”。
佛教讲“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与数字九相关的倍数似乎都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令我感兴趣的另一个说法是:“空间和时间转化为动力量。当物体运动或力作用时,它会影响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时空结构又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方式。空间和时间不仅是影响者,而且受到宇宙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的影响。”
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与全息论相一致,但前文对光锥理论的阐述显然与全息论有所矛盾。这让我感到疑惑。
后来我才发现,光锥理论源自狭义相对论;而这段话则源自广义相对论。
这意味着,从局部理论推导出的定理仅适用于局部讨论。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终极定理,而是一种有关宇宙的科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