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飘香的诗句(喜迎端午庆佳节)


端午节粽子十二味

端午时节,最应季的美食,当属粽子。只不过是寻常的粽叶和白米,搭配在一起便成了端午最神奇的美味。年幼无知时,不解为何包上粽叶的米饭,会别有一番芬芳?

关于粽子飘香的诗句

往往母亲和奶奶在端午头一天就要浸泡粽叶和糯米,母亲时常去查看水中的糯米,我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何要浸泡?她说,浸泡过的米煮出的粽子才不会夹生,夹生饭会伤肠胃的,但也不能浸泡太久,那样煮出的粽子太糯,也不好吃。于是看见粽子下水煮,快到煮好的时候,已经可以闻到粽叶和米的混合香气,走近一看,粽叶由翠绿变成褐色,捆着粽子的绳子已经勒到胖乎乎的熟粽子里,有的粽子角被饭粒撑破,露出雪白的米饭,晶莹透亮,让人食指大开。

母亲说,没有破角的粽子可以存放几天。于是冷粽子也别有一番滋味,撕开粽子叶,蘸着白糖或红糖,最喜欢剥得干净的小粽子,在白糖里滚一圈,仿佛吃的不是米饭,而是最可爱的糖果。

端午节后开学,母亲会放两个粽子在书包里,外加一个盐蛋,只是嘱咐,别喝冷水。然而过了这个节气,想吃粽子的时候,母亲却说,节都过了,等明年吧。于是端午节成了又一年的期盼,因着有彩丝网子可以挂鸭蛋,要知道,平时严厉的母亲不允许在身上佩戴任何花哨的装饰品,但每到端午,母亲一定会给我们挂上鸭蛋彩网,就像硕大的宝石,那一天真是儿童公主的快乐,有吃有玩有炫耀,并且一切都与寻常不同。

关于粽子飘香的诗句

端午节为何吃粽子呢?实际成年以后很多答案就解惑了。

一、端午节是五月仲夏,是太阳直射最强烈的时候,此时大部分中部和南部地区高温多雨,古代食物珍贵,用这种方式制作的食品,可以延长食品的食用期。

二、中国是农业社会,仲夏时节麦收种稻,人们往往非常辛劳忙碌,用这种方式制作的食品可以保证在劳动强度大的夏天耕作里,有相对新鲜的吃食。

三、正是因为仲夏人体消耗大,需要补充营养,而又担心夏天的热毒,用清凉粽叶、荷叶、竹筒、菰叶制作的粽类食品,可以满足这个时段人体的需求,就近取材,制作简单。

所以吃粽子,应该起源于先秦时代,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做法,荷叶、树叶、芭蕉叶、粽叶、菰叶都会用到。

但是在端午成为一种风俗,应该是春秋时代的中部和南方地区,这里森林茂密,河流众多,人们躲避野兽和水族的伤害,首先会用这个季节的美味祭祀天神和水神,求得天神与祖先的保佑,所以这种食品上会缠着五色代表供奉的丝线。当然基于不浪费粮食,在求得神灵伏惟尚飨后,演变成,将这些祭祀的夏季食品,吃进肚子。

屈原是战国晚期楚国的人,传说他自沉于端午节这天。楚地人们将缠着五色丝线的粽子丢进水中,祈祷水神不要伤害屈原的遗体。

关于粽子飘香的诗句

其实应该是先有粽子,有端午节,才有了人们对屈原用高规格的礼仪去祭祀。但是正是因为屈原,粽子才成了端午节一道自然传承的文化食品。

其实粽子,未必都是粽叶包成的。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唐朝沈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

中唐时候的沈亚之,端午节之后,从南京去河南,走水路。他写给朋友和弟弟的诗信里,说,南京的端午节,菖蒲像刀剑一样笔直苍翠,而竹筒粽有着传统古楚的风味。

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南京用竹筒闷饭,是取自楚地的风俗,这个粽子饭不是粽子叶包成的,是竹筒饭。是否也暗示了当时楚地流行的粽子其实是竹筒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唐朝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节录

端午节连着夏至,很多学者考证,端午节有许多内容是夏至的前移,因为端午节叫天中节,实际夏至才是真正的日在天中。古代端午节包含夏至的内容,所以端午和夏至的节日节气饮食基本一致。白居易曾经在苏杭做刺史,他和刘禹锡回忆在苏州的夏至,吃的粽子是嫩竹筒做的,还有这个时节的小鸭子。竹子和鸭子都性凉,新竹筒米饭配上鸭肉,这是夏之美味啊!

这里的竹筒米饭也叫做粽子。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唐朝 元稹《表夏十首》节录

元稹说,屈原死后,就流行在端午节用香草洗澡的民俗。在这天,要用五色丝缠上粽子,粽子打开后,是香粳米形成的白玉团的样子。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是描写粽子的佳句,彩丝,碧粽,白瓤,清香,色泽香味都让人垂涎。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奇怪。他到底说的是竹筒粽呢还是粽叶粽?两种口味虽然都好吃,可是,形式和香气可不一样啊!

如果竹筒粽,仍旧是楚地的端午风俗,可以遥想屈原时代的粽子,是竹筒劈开,里面装着白米,然后用五色丝捆绑好,入水煮熟或者蒸熟。

不过既然粽子都叫粽子了,肯定大多数和粽叶有关。所以唐朝大部分粽子还是粽叶包成的角状。

<img src="https://gaofengtu.oss-cn-beijing.aliyuncs.com/1/a

粽子诗句

剖开青菰粽,虽老仍系艾一枝。古老诗情已不再,今年却愧对佳节。”宋陆游《乙丑重五》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来看看宋朝陆游家的粽子。他故乡浙江山阴,晚年隐居于此。当地的粽子别具特色,可能因地制宜。用的是青菰叶子,可见粽子在流传过程中,受地区影响,用料有所不同。

“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自欺人。

孩童造物亦难料,药中竟生蛛丝线。”宋范成大《重午节》

蜜粽和冰团是什么?

这肯定不是常见的粽子,要么是馅料掺了蜜饯,要么是吃法独特。

宋朝夏季已普遍用冰,街头有冰铺,卖冰水、冰饮。富裕之家还能购买冰块,做冰藕、冰杏仁酪。宋朝的酪是什么样子,已不可知。

莫非是把粽子放入冰水里?那么冰冰的白团子,是什么味道?

粽子诗句

“上林珍果装饰台,蜀产吴包远道来。

不只盘中见卢橘,时常粽里藏杨梅。”宋苏东坡《皇太后阁六首》

刚以为粽子里包的是蜜饯,如今宫廷中的做法更别致。端午节不仅有奇异的大枇杷,剥开雪白的粽子,里面竟是时令南方水果杨梅。

我本以为粽子里包枣子很常见,宋朝人可真是会享受,吃出了新意。粽子里包杨梅,还有什么不能包呢?

“南北漂泊各飘零,佳节无缘共欢声。

铜壶县冷雨更甚,白鹊楼高风更劲。

粽子剥开露白肤,酒杯斟满映玉骨。

异地他乡无欢笑,遥想家园常感伤。”宋孔武仲《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季毅》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奔波的人,不能与亲人团聚。看见异乡酒席上的粽子雪白,佳肴美酒,却怎么也尝不出好味道。原来,吃饭也需要氛围,因为家人不在身边,端午节也变得黯然无光。

正是因为端午是重要节日,才成为社交和团聚的重要场合。女儿们可以在这一天回娘家,而男子们可以三五好友,临水举杯,缅怀屈原,叙旧谊,展望未来。

只是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少了粽子的身影。

粽子诗句

只是我想问问,你们吃的粽子,是用什么皮,包什么馅,有什么来历?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