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方法、习题练习)


初中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知识目标

通过考察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领会相关史料研究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分析民国成立后的相关资料,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图片,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和从资料中提取价值信息的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意识到: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反对封建和帝国主义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不仅宣示了辛亥革命志士的顽强斗争精神,更点燃了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了不断进取的决心。

一、探究革命历程

1. 革命志士的抗争

(1) 同盟会成立后至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2) 影响最大的起义是哪次?阅读教材P43“材料研读”内容,分析其意义。

2. 武昌起义

(1)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主力、经过和结果。

(2)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3) 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二、分析 революции итоги

1. 同桌讨论,制作表格,填写同盟会成立后的革命党人起义概况。
2. 武昌起义的革命者存在什么问题?
3. 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

三、课堂小结

孙中山先生是时代的伟人,是爱国主义的楷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众福祉奋斗一生。他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响应人民需求,向千年皇权和阻碍进步的势力宣战。他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激发了国人的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决心,并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尽管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韧不拔,践行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