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撰。其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也应关注个性发展。

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文化为脉络,以学科为基础,加强实践与创造、综合与渗透,贯穿始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由10个主题单元组成:《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游戏》、《过新年》,以及期末测验《游戏宫——欢乐的游乐园》。

教材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教材曲目选择考虑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和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了过难的识谱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

一年级教材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环节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评估方式多样,覆盖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

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一) 聆听能力
- 能够注意力集中地聆听乐曲,初步理解聆听音乐的方法,使用动作表达音乐感受。
- 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人物形象和情景,理解主题。
- 感受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呈现的差异。
- 通过想象音乐中的形象,利用线条、动作、声音等方式表现聆听后的印象。
- 区分钢琴、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音色和节拍,初步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体会“小音乐家”形象。
(二) 表演能力
- 流利地按要求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演唱歌曲:《其多列》、《跳绳》《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小宝宝睡着了》、《闪烁的小星》、《洗手绢》、《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小蜻蜓》、《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火车来啦》、《躲猫猫》、《新年好》、《隆咚锵》;通过歌声与动作表演表达不同歌曲的情感、意境,养成随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 在聆听音乐时,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想象。
- 情感饱满地演唱歌曲,传达歌曲内容,通过肢体动作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 学习红绸舞、秧歌舞步。
(三) 编创与活动能力
- 认识音的长短和高低,练习随歌声或乐曲拍击,初步实现均匀和准确。
- 根据图谱敲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 认识碰钟,探索并学习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 结合生活经验,用敲击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声音的长短、强弱。
- 表演集体舞,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 编创歌词、动作表演,表现主题。
- 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流畅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掌握演奏姿势,探索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四) 知识技能
- 用音乐方式与师生交流,喜爱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 认识课本中的音乐学习标记,使用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 认识木鱼,探索并学习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 通过图谱学习,掌握二分音符的时值。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总情况:
- 学生为启蒙儿童,年龄主要为6周岁,部分学生不满6岁。
- 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长宠爱,稳定性较差,好动,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 喜欢唱歌,能感知音乐的律动美。
2. 学习习惯、心理特点:
- 学生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思想、品德等尚未成熟,对学校和班级的纪律、规定不了解,集体主义观念和学习目标尚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 本学期为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开始,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其爱学、愿学。
- 学生整体表现不均衡,存在差异。需要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法,培养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 聆听乐曲:注重首次聆听的完整性,让学生获得完整印象,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够哼唱钟爱的旋律。
- 歌曲教学:采用听唱法,完整聆听歌曲后,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听辨力和记忆力。
- 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聆听、歌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乐趣。
- 范唱与指导:重视范唱,通过手势、表情提示,随时纠正学生的歌唱不良习惯和错误姿势,克服大声喊叫、耸肩和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悦地歌唱。
- 表演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表现动物活动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态、动作,并加以模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形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 聆听引导:低年级学生以感受为主,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仔细辨别,说出自己对内容和情绪的感受,并通过动作感受节拍,培养学生对节拍的感知力。
- 编创与融入:将编创与活动渗透到其他教学内容中,形成教学整体。
-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互评、自评、小组评等,体现平等地位。
- 学期末测试:以趣味性方式呈现,调动学生兴趣,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趣味化训练,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能力。

五、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