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育儿心得


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父母,人格养成如此重要的使命,绝不能完全交给学校就撒手不管。——陈美龄

当孩子步入学堂,父母常会感到轻松,认为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和老师即可,自身无需承担教育职责。近日,一则家长愤而退群的新闻备受关注,其起因便是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认为老师未尽到责任。

被称为“传奇妈妈”的斯坦福教育学博士陈美龄,却明确指出: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父母,人格养成如此重要的使命,绝不能完全交给学校就不管了。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在人生中,家庭教育所占比重是百分之七十五。”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无论孩子处于幼儿时期、学龄时期,抑或青春期,父母的重要性仍是最大的。

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父母目前的辛勤耕耘,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必将为其换取更好的未来。

陈美龄曾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星,与邓丽君齐名,却毅然选择暂时退隐,成家生子。后获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并将3个儿子悉数送入斯坦福大学。她完成了从偶像歌手——教育学博士——传奇妈妈的华丽转身。

陈美龄不仅悉心养育子女,还将儿子带到电视台共事,一时引发以她英文名命名的“Anges争论”,并登上美国《Times》周刊。

陈美龄常被问及有何特别的育儿秘诀,为了解答众人疑问,她总结出50种教育法。她强调:孩子的教育,绝非仅仅培养学习能力,而是身心两方面综合人格的塑造过程。好习惯应当及早养成,尤其在小学阶段。

陈美龄提到对父母的8点觉悟之一: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被爱,才会信任他人。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最直接、最纯真的母爱,陈美龄每次下班回家都要紧紧拥抱孩子,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是父母的幸福源泉

陈美龄夫妇二人因为工作繁忙,会精打细算、节约时间留给孩子,买东西会选择送货上门、网购,去美容连头发都不吹。夫妻俩几乎没有二人世界,也不去和朋友聚会。

父母倾尽全力给孩子无私的爱,三个儿子自幼便感觉到被爱萦绕,在生活中互相带动,形成了良性的攀比与帮扶氛围。

教育孩子需要夫妻通力合作,尤其是涉及择校等关键决定时,要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两个人协商沟通,预见未来,才能做出有利于孩子的明智选择。一个人的时间也是局促的,不可能参与孩子的全部生活,需要另一半的参与,让孩子永远不会感到落寞孤独。

孩子上小学以后,学习模式、学习环境都与幼儿园大相径庭,孩子很难一坐45分钟、很难每次都能完全听懂老师的指令、很难轻松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都需要家长全力以赴陪伴孩子,而不是将责任一股脑推卸给老师。

小学期间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进行自我肯定、需要学习独立社交、需要培养好的性格,这些都难以独立完成。

12岁之前的孩子还崇拜父母,乐于听从父母的教诲,在这期间,父母要倾尽全力,将孩子塑造得更好,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陈美龄认为,每个孩子天生都热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觉得所学内容无用、无趣。或者学习跟不上,越学越困难,渐渐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陈美龄常与孩子讨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好处,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从而爱上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短板,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培训班弥补不足,但陈美龄却反其道而行之。她不会让孩子刻意多花时间在不擅长的科目上,而是鼓励孩子钻研擅长的科目,并提供有利条件。孩子在擅长的科目上获得自信,不擅长的科目也随之好转。

陈美龄认为,孩子在小学期间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一直陪伴孩子写作业,不仅是检查孩子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一点都不难,是很快乐的”。

她与孩子一起预习、复习,还教孩子一些背诵的方法,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生涯,拼的就是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如果小学期间不爱学习,基础打不牢,升入初中、高中,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就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学习是有方法的、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能让好的更好不好的也不会掉队。

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看黑板、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复习、预习、写作业、坐姿端正、书写工整。不论是一二年级,还是三四年级,家长都不要松懈,防止三级滑坡现象。抓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就会轻松很多。

陈美龄认为,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有责任让他们相信自我,并拓展自己的潜力。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自我肯定,多鼓励孩子、欣赏孩子、关注孩子,不和别人比较,让孩子喜欢自己,从而喜欢他人。

陈美龄不允许孩子在12岁前接触电子游戏,更建议孩子看书、通过互联网学习有用知识。希望孩子拥有父母都不敢想的梦想,督促孩子为了梦想而努力。

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让孩子博览群书、具体实践。让孩子学会感恩,认识到自己是幸运的。想做的事情尽情挑战,不惧怕失败。

<img src="https://gaofengtu.oss-cn-beijing.aliyuncs.com/1/48d4c4f632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的童年期,是刻苦勤奋与自卑感的冲突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发展出胜任的能力;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的感觉。

6-12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晚上和周末在家。影响孩子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都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父母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只有这一次,关系到孩子未来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许多育儿案例中,有一个共通点,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6-12岁的这6年。这6年也是父母最有影响力的时期,到了初中以后,孩子的主要影响者不再是父母,而且许多孩子会住校,与父母相处的机会极少,留给父母的教育机会不多。

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无奈地表示,孩子叛逆不听话,总是与父母唱反调。因为孩子更需要归属感,而父母无法满足。

这意味着,父母必须在孩子12岁之前,为孩子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基础,到了青春期,孩子才能更客观地看待世界,才不会误入歧途。

否则,家长面临的就是,孩子无休止的叛逆,自己的情绪处于人生最低谷。

小学阶段,孩子在学习、社交、习惯、人格方面都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一切都有不确定性,家长一定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帮助孩子确立三观。

小学这6年,如果家长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可行的办法,只是随情绪和感觉走,凭直觉教育孩子,就会耽误孩子的成长。

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育儿书,专门针对小学六年级,提出了每年的教育重点,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年级帮助孩子完成幼小衔接,二年级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

三年级防止出现学习滑坡,四年级帮助孩子提高学习难度。

五年级兼顾成长和学习,六年级为孩子小升初减压,迎接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