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近期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规范。该指南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明确提出德育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提出“五项主要内容”和“六大实施途径”。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
爱国、爱党、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认同并拥护国家政治制度,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养成良好的政治、道德、法治意识和行为
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学段目标

针对不同学段,指南提出分层次的目标:
小学低年级:
热爱中国、祖国、人民
了解基本社会常识、爱护环境
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诚实、有责任心的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热爱中国、祖国、人民
了解家乡历史、传统文化
理解日常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友善、宽容、自制的品质
初中学段:
热爱中国、祖国、人民
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
理解社会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养成热爱劳动、自主生活的态度
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高中学段:
热爱中国、祖国、人民
拥护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具备自主、自强的能力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项主要内容

围绕德育目标,指南提出以下“五项主要内容”:
1. 理想信念教育:
-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培养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各个环节
- 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
- 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4. 生态文明教育:
- 加强节约和环境保护教育
-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
- 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5. 心理健康教育:
-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
- 增强调控心理、适应环境的能力
- 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

六大实施途径

为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指南提出以下“六大实施途径”:
1. 课程育人:
- 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
- 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
2. 文化育人:
- 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 建设网络文化,让校园成为育人场所
3. 活动育人:
-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 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
4. 实践育人:
- 开展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5. 管理育人:
- 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
- 关爱特殊群体,将德育要求融入学校管理细节
6. 协同育人:
-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