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原汁原味呈现古文精髓


历经王朝更迭或天灾人祸,古代社会的经济生产难免会出现起伏和衰落。对当时统治者而言,无论民生动荡出自何种原因,恢复并稳定经济生产都应是首要任务,否则江山难保。

在这方面,人们常听到“休养生息”或“变法改革”的说法。但休养生息效率过低,变法改革风险过高。实际上,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往往并非单一的“无为或有所为”。所谓的休养生息或变法改革,只是对外宣称的一种口号或说辞罢了。若民生得到了恢复和改善,百姓哪里会在乎用什么说法呢?

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

高高在上的完美事物,专属于皇权

古时以“昆山之玉”、“江汉之珠”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或事物,“邓林大木”则代指芸芸众生。哲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邓林千里,不能无偏枯之木”,意即纵使是枝繁叶茂的大森林,也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树木。“邓林之木”就成了世俗万物的通称,而“昆山之玉与邓林之木”也因此有了高下贵贱之分。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昆山之玉”比喻秦始皇的至高无上的权柄:“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天下间的一切都属于皇帝,万民的生息劳作也不过是在皇帝的“无为或有所为”之间。秦始皇无疑是一位颇具“作为”的君主,一统六合后立即发起了大刀阔斧的全国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只有秦国的法度才被认可为正统,其他诸国传统的习俗制度都须依秦国之制而行。

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企业弊端

这就好比某人原本拥有稳妥的谋生手段,新任上司空降后,一切都需遵照他的规矩行事,岂不毁掉许多人的饭碗?许多企业就曾因为类似原因而遭遇动荡。秦国当时的状况亦是如此。

在秦始皇看来,“有所作为”十分必要,因为度量衡不统一、货币不统一、律法不统一,就会导致“国将不国”,遑论恢复经济生产?从当代角度来看,这便是秦始皇面临的“无为或有所为”的抉择;对于这个刚刚一统的国家,无论他做出哪种选择,都必将带来相同的结果:大量既得利益者将因此蒙受损失。

若秦始皇不凭借“昆山之玉”一般的帝王权柄推行如此大规模的变革,后世的刘邦也无从推行“黄老无为之术”,因为阵痛的代价都已由秦朝承担了!昆山之玉原指“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的极品玉石,被用以代表至高无上的国家权柄后,皇帝如何才能匹配得起这至美的名誉,担得起这至高的权力呢?汉桓帝与“汉阴老父”的典故,恰恰揭示了汉朝对“天下大治”一厢情愿的本质。事实上,大多数君主都无法担当起“昆山之玉”的美誉。

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

老父:请问是天下动乱才设立天子,还是为了天下大治而设立天子?

历史表明,秦始皇的“有所作为”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初期汉高祖文景之帝的“无为”也并非佳选,毕竟汉朝初期的经济恢复前后耗时六十载,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这效率实在太低了!

“邓林”一词源自《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死后,他手中的桃杖就化作了邓林,这也是古代“大片森林”及尘俗世态的代称。“邓林千里”,必然有參差的高低树木,其中的“大木”特指杰出的人才,“曾国藩就曾以其大材自诩:“昆山之玉,邓林之大木,生非不材也。”

天底下的大材毕竟不多,即使广袤千里的邓林也难免有大量的“偏枯之木”。这就是尘俗世态的现状:良莠混杂,整个社会就好比森林,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着内部的生态平衡,无需过多的人为干预。社会民生的自适应机制亦是如此。

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

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汉朝初年的“无为而治”充分发挥了社会上的这种“自适应”本能,但“无为”除了效率低下外,还因为丛林法则之下不可能每棵树都能有序生长,让大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锐利的汉武帝无法忍受这样的“自适应”效率,决定以儒家思想加以干预。最终,汉朝百姓自发形成的民营经济及社会的“自适应”机制被汉武帝破坏了!从此,原本只存在于市井的“盐、铁、酒”变成了官方专营,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摊派和掠夺。逐渐地,人们不再热衷于从事工商业的营生,因为一旦被人告密,自己的辛劳成果就会被政府没收一半。

《汉书》载:“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民生现状:干不好没饭吃,干得好被政府拿走一半。秦始皇以政令干预天下,汉武帝以政令干预民生,在“昆山之玉与邓林之木”之间,权衡利弊至关重要。

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

晚年汉武帝在《轮台诏》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吕氏春秋·重己》中说:“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此说实质上道破了民生经济的本质,因为百姓们并非什么“昆山之玉”、“邓林大木”,这些高高在上的东西他们也图不起,唯有石多玉少的“苍璧小玑”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苍璧小玑”当然不能理解为“绳头小利”,因为不管怎么说,肉丁也是肉,“小玑”也是玉啊!我国百姓历来不贪心,只要能满足他们朴素的愿望,民生经济就能稳步积累,国家也就能够“论其轻重,富有天下”。这里所说的“轻重”都属于百姓的私有财产,民间富裕了,国家自然富强。

由于《吕氏春秋》是一部偏向道家的杂家著作,又是秦国的官方典籍,汉高帝时“悉去秦典“、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又罢黜百家,它上面的指示精神就不再为皇家所重视了,否则也不会出现汉武帝末期时“人复相食“的惨状。

<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将古老的有效策略与现代措施“双管齐下”,在严格控制疫情期间社会经济生产的也实施了许多“利民”政策。例如,全国高速公路首次免费通行;鼓励企业延期结算、减税减息等,这在国际上也是前所未见的。

汉阴老父文言文翻译

邓林的“不能无偏枯之木”与“量才而用”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但当它放下身段深入邓林之中时,两者之间的取舍之道就会随着实际情况而动态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无为”和“有所为”都是动态的,一切都会根据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实时调整,在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也避免了古时候“两难选择”的困境。

毕竟,我们不能绝对地评价“无为”好,还是“干预”好;更不能认为“无为”和“有所为”都是政府的事,与人民无关。

我们可以将“昆山之玉”和“邓林之木”理解为政府与人民的类比。当前,充分调动“千里邓林”中一切有用的资源,正是我们恢复经济生产的重中之重。深入“邓林”、科学取舍及动态调控,这“以昆山之玉、成邓林之美”的取舍之道,正是我们当代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