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最终,查理·巴格特成为一家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收获了更加珍贵的礼物——亲情、家庭。试想一下,还有什么比这更甜蜜呢?”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由蒂姆·波顿执导,约翰尼·德普、弗莱迪·海默、海伦娜·伯翰·卡特等联袂主演。故事讲述了五个找到巧克力礼券的孩子在成人的陪伴下参观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查理最终夺得了大奖——成为巧克力工厂继承人的经历。

这部电影围绕着五个孩子在巧克力工厂中的奇遇展开。首先出场的是贪吃的胖子奥古斯特斯·格卢普,由于他暴饮暴食,堕入了一条千克力酱河中,被巧克力吸管吸走,惨遭淘汰。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第二个获得金券的孩子维奥莱特·博雷加德,为证明自己是嚼口香糖的世界冠军,尝试了旺卡先生仍在研制的口香糖,而这种口香糖相当于三顿饭的热量,结果她膨胀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浆果。

在果仁室,一群专门取果仁的松鼠能够完整地取出果仁并分辨出好坏,第三个孩子维露卡·索尔特为了拥有这些松鼠,冲进了车间,结果却被松鼠们当成坏坚果扔进了垃圾桶。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在参观巧克力工厂的电视录制车间时,旺卡让大家观看了用电视机传送巧克力的过程,第四个孩子麦克·蒂维渴望成为第一个被传送到电视中的人,结果跳进了传送机,变成了信号微粒。最后一个孩子查理,他在参观过程中抵御了工厂的种种诱惑,最终获得了大奖,成为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

探究查理获胜的原因,与其原生家庭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一家七口挤在狭小的房屋里,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来自于查理的父亲,因此查理一年里只能在生日时收到一块巧克力作为生日礼物。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从未抱怨生活。当查理用牙膏盖堆出巧克力工厂时,家人反而自责未能为查理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他施展才华。正是在这样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查理才养成了善良正直的性格,最终赢得了巧克力工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利·旺卡的家庭。旺卡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牙医,他严厉禁止童年的旺卡食用任何糖果,尤其是巧克力。为了让旺卡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他还让他戴上了牙齿矫正器。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即便是在万圣节,父亲也会把所有的糖果倒进壁炉烧掉。一次偶然的机会,旺卡发现了一颗逃过火灾的巧克力,他偷偷放进了嘴里,从此对这个味道着迷。他开始研究巧克力,并且记录了它们的口味差异。身为一名牙医的父亲始终不允许他从事糖果行业。

威利·旺卡先生长期陷入了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之中,他的痛苦一方面来自于内心对糖果的渴望,另一方面来自于超我禁止吃糖的克制。旺卡因为幼时父亲粗暴地禁止他吃糖而受到心理创伤,他未能缓解与父亲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旺卡选择了离家出走。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长大后的旺卡,开办了糖果屋,让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巧克力畅销世界,实现了本我的快乐。当查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时,威利嫉妒查理拥有家庭的温暖,因此提出了一个条件:继承巧克力工厂必须与家人诀别,将自己的孤独寂寞转嫁给查理。

在影片的后半段,在查理的陪伴下,旺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发现家中到处都是关于他的一张张剪报。原来,父亲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关注着他。多年来的牵挂弥补了旺卡在外流浪时亲情和温情的缺失。亲情的回归最终消除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使得旺卡完成了自我救赎。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影片的结尾写道:“查理·巴格特成为一家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收获了更加珍贵的礼物——亲情、家庭。试想一下,还有什么比这更甜蜜呢?”最甜的不是糖,而是家人的陪伴。

这部电影始终带着蒂姆·伯顿强烈的个人色彩。影片采用了一种“寓幻于真的怪诞与现实的融合”的手法。从情节上看,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场景:一个是查理居住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旺卡的巧克力工厂。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工厂外的天地白雪皑皑,色调以白色和灰色为主,显得毫无生气,而一旦走进工厂内,色彩就会变得鲜艳而奇幻。树上的棒棒糖、粉色的巨大藤条、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茂盛的口香糖草地,以及遍布山野的牛奶糖。在这一组空间意象的设置中,哥特式的诡异色彩虽然有所淡化,但仍然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在电影中,当威利·旺卡说道:“喜欢我的草地吗?尝尝我的草吧,割一点吧,非常新鲜,非常漂亮”时,奥古斯特斯·格卢普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偷偷尝过味道之后,他开始暴饮暴食,结果掉进了巧克力河中。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巧克力在电影中实际上暗含了一种隐喻,导演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欲望浓缩在巧克力中。在传统印象中,甜食往往代表着美好与甜蜜,而蒂姆·伯顿在电影中将这种美好无限放大,用巧克力搭建了一座森林。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渴望的甜美森林中,有的孩子迷失了方向,而另一些孩子则坚持到了最后。

在离奇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