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济南的冬天》和《春》在感情基调上高度一致,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二者的文字风格却有所不同。《春》一文文笔热烈,节奏明快,格调愉悦,充满生机和鼓舞人心的力量。而《济南的冬天》字里行间营造出温暖、宁静、祥和、惬意和亲切的感觉。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板块:激情诵读和默读批注。
激情诵读环节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带领学生领悟文中情感。朗读中注意语言节奏的把握和感情的流露。
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目标依然确定为:a.主要目标:领略自然之美,品味文章手法之妙;b.次要目标:体会文中的情感之美,探索文章的结构之美。
教学过程沿用《春》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学生自主默读,划出文章重点,批注自己的读后感和思考。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最终完成课堂展示和总结巩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音韵之美。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运用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运用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细腻而生动的景物描写的揣摩和品味。
【教学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认字,积累词汇,了解作者。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找出朗读的感觉,读出味道来】。
3、批注:运用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方法试着给课文做批注,并试着体会课文之间的异同。
4、视频范读。
5、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走进作者。
多媒体投影,个体朗读。
二、录音范读,整体感受。
听读要求:注意重音和停连,整体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
三、温故知新,掌握方法。
1、交流分享:
学习了《春》,自己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投影:
写景课文的学习方法:
感受声韵之美:语速、语调、重音、停连
领略景物之美:准确概括
学习语言之美:修辞之美;描写之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空间转换……);句式之美(整散结合,长短交错)
了解结构之美:总分总
四、学以致用,品读感悟。
1、自读批注,小组交流。
2、课堂展示,明确共享。
山:秀气可爱 安适宁静
领略景物之美:温晴暖和
水:澄清透亮 暖意融融
修辞之美:比喻、拟人
学习语言之美:描写之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空间转换,时间推移
句式之美:全用散句,灵活多变,语气舒缓,柔和自然
注: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之美时,可以选择第四段,紧锣密鼓,重锤砸击,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咀嚼文段细腻、生动的描写文字。
五、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1、投影问题:
参照下表,试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的异同。
《春》 《济南的冬天》
内 容
结 构
语 言
感 情
2、分组合作,交流整理。
3、课堂展示,归纳明确。
六、拓展延伸,模仿创新。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模仿课文细腻、传神的描写。
教后反思:
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上课难,备课更难。
一篇《济南的冬天》,该教些什么?又该怎么教?
反反复复地琢磨,反反复复地修改,这教学设计,永远都不能让自己满意。
这篇课文,自己上学的时候学过,后来又反复地教过。回想起来,还是朦朦胧胧的那种感觉。我反复地问自己:自己是怎样读的?读出了什么?学生们又会怎样去读?又会读出什么?我们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孩子们去阅读。
权威的教学参考,现成的教案设计,人云亦云地照搬照抄,但那些连自己都打动不了的静态的刻板的答案,原封不动、无动于衷地灌输给孩子们,教学会有真正的效果吗?
教学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搁置手头的教参教案,清空自己的大脑。在夜深人静之时,我,捧起了课本,慢慢地、细细地读了起来。
一颗向来被灌输的早已僵化板滞的脑袋,需要重新激活对文字的热爱、敏感和悟性。但愿这悲剧,不要在我的学生们身上重演。
魂思梦绕、酝酿深思之后,教学设计终于艰难产出。
然而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这设计还要在我的学生们的学习实践中去检验。
好在我的第一篇课文已经是重锤深砸,孩子们了解了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
然而孩子们在小学也是早已习惯了被灌输知识,早已对文字变得麻木而冷漠。
这课上得还是异常的艰难。孩子们读不出味道,说不出感受。
我只能放慢步子,慢一点,再慢一点。我要唤醒他们,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读,用自己的灵魂去体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
我明白,孩子们自己读不出味道来,我们的教学设计再好,我们教师讲得再精彩,但是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因为,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