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作品(狐狸精捉弄书生)


《聊斋志异》中永恒的爱情主题
值此2020年2月2日,这是一个罕见的对称日。巧合的是,这天恰逢周末,于是众多爱侣纷纷涌向民政局,借此良机大声宣誓他们的爱情。在古代,爱情却曾经历过一段被束缚的时期,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揭示了这一恒古不变的爱情诉求。
蒲松龄的创作背景
出身书香世家的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思想解放的时代。当儒家思想与新观念碰撞,蒲松龄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促使他创作了《聊斋志异》这一不朽之作。
人性的觉醒
《聊斋志异》中描绘了人、鬼、神、妖等各种角色。蒲松龄巧妙地运用其笔锋,展示了人性的觉醒和情感的追求。
主情说
在明中叶时期兴起的"主情说"文学批评理论中,情感的自然表达被认为是正道。李贽提出的这一思想,唤醒了人性的本能,也引发了大批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
理学的真面目
清代崇尚的理学看似高尚,实则掩盖了其虚伪本质。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戳穿了理学,展现了爱情的纯洁和真挚。
爱情之美
《聊斋志异》中《香玉》一文写道:"情之志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深耶?"爱情的悲剧中呈现出浪漫主义的至情意识,讴歌着情感的至美。
鬼神世界的爱情
鬼怪精灵也有人类的情感。崂山太清宫下盛开的牡丹花,引发了蒲松龄的创作灵感,书生与白牡丹的故事感人肺腑。
爱情的多样性
《聊斋志异》中关于爱情的作品占据了三分之一,涵盖了各种类型。蒲松龄用情网勾勒出众多人物,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男女平等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角色不拘泥于身份,她们有着人间烟火气,展示出蒲松龄对男女平等的理解。
《聊斋志异》以其精湛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大胆的抨击,也反映了作者心中理想的爱情。其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