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
青春年少,背包漫游四方,初读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我仅觉繁冗叨絮,宛若乡间老者闲聊旧事,细数芸芸众生。若非保有童真,此书恐如催眠曲,于时值少年轻狂的我而言,唯有“满腔斗志”的欲望和至死方休的爱情方能触动心弦。沈从文先生之笔墨淡若无味,淡得惹人厌倦。彼时翻阅此书,不过是为了装潢文青,博取少女青睐罢了。
岁月流逝,人到中年,啤酒换了白酒,清茶代替碳酸,在平凡中寻觅趣味之际,重拾《湘行散记》,方才恍然不觉已忘却岁月。此书宛若旷世知己,伴我于春雨绵绵中燃起红泥小火炉,温一壶醇香黄酒。追忆往昔对它的不屑一顾,实乃对名著的亵渎。
沈从文先生诞生于湘西凤凰,彼时为偏僻之地,现已化作知名旅游景点。我曾游历彼处,仍是热闹非凡。然从《湘行散记》中可知,沈先生时代之湘西同样繁荣似锦。不同之处在于,沈先生所见的湘西融合着市井文化与商业氛围,不似今日将冷酷生意伪装成市井风貌。其美存于细微之处,难以细数。
沈从文先生生于喧闹,却历经坎坷。令人称奇的是,时代变迁,人事沉浮,皆未能影响其笔墨。在其笔下,湘西始终透着一股超然物外,即使其中不乏苦难与忧伤。我们很难想象弃武从文的沈先生究竟是以何等心境面对世事变幻,而这其中又蕴含了何种深意。从字里行间细细体味,方能窥见作者对人间的深沉眷恋,认为它永远值得。
有人常问如何习得写小说的技巧。若要言之凿凿,我定会答道:“游历湘西一年便可领悟。”
山川育人。民风彪悍的湘西却孕育出文笔温柔如水的沈从文。须知,世间万物,水至柔亦能克刚。
一人一乡,若水流逝。无论故乡风景旖旎抑或平淡无奇,人们常在时光流转中回首往昔,或见水流湍急,或见水波荡漾。最终,这些过往交织汇集,融入生命之中。平庸之人如我辈,只能感叹岁月变迁,而才华横溢如沈先生,则能诉诸文字,抒发胸中澎湃。
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表达了对故乡一份执着的热爱。正是有了这份底气,在他的文字中,湘西无所不能。
湘西多水,于青山黛绿之下呈现出晶莹剔透。“这河上最常见的便是歌声,麻阳人仿佛以歌声为食。”
爱水之人,喜清澈,亦耐浑浊。沈先生自幼亲水,游乐过平静的江河,躲避过汹涌的洪水。许是这样的湘西人生,让沈从文的一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不骄不躁,耐得住寂寞。湘西,塑造了他的秉性。
有水必有船,有船必有码头。“十六年前,这座河码头教育了我,让我看清世事,满足了我多少幻想。如今,它又为我重温那已逝的童年梦想。”
习惯坐船之人,习惯漂泊。船既是家,河岸反客。舟行河上,或随波逐流,或逆水行舟,岸上观者惊心动魄,船上之人却怡然自得。沈从文先生年少从军,辗转各地,戎马倥偬之中却总能找寻到一个安适的姿势,让自己沉浸在河水中,乘着扁舟,游历一个个码头。眼界越宽,足迹越远,心中却愈发铭记故乡的踏实。当疲惫不堪之时,便梦回湘西,用故乡的温柔抚慰一切愁绪,念一念,想一想,便可豁然开朗。
如此看来,沈先生一生如漂泊水手,挥动橹浆,汗流浃背,却始终不肯远离湘西故土。亦或,是他不愿离去。毕竟在他心中,湘西无所不能,可消万般愁绪。
我走过无数座桥梁,见过无数次云朵,饮下过无数种酒类,却只爱过一个处于最美好的青春年纪的人。
《湘行散记》中的文字,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这忧伤,没有刻意的声嘶力竭,没有激烈的悲愤,而是恋人之间的嗔爱纠缠,无有恨意。
文人天生具有悲悯万物的敏锐神经,观世间,皆是苦,沈从文也无法避免。我们读沈先生的散文、小说,总会莫名的怅然若失,《湘行散记》是“散记”,可其中的感伤却是集中。每一篇,每一行,都有种与故乡青梅竹马的爱人分离,历经沧桑再见面后无法言说的情怀。“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湘西好个秋。”
许是年月的磨砺,让沈先生在《湘行散记》里无意中透露出无奈的心境。本是游子归家,想向爱人倾诉红尘路苦,待到家门,发现家中与走过之处一样业已颓废,心中纠结不已,只好听写家乡人事,观观家乡实景,对着青山喊一喊,以借此一舒胸怀。
沈先生终究还是不忍。他对湘西,爱得如此之深,哪怕自己受了委屈,有了憋屈,也不忍把不好的故事讲出来。可天下之大,只有家能诉说。
“但真实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善良的沈从文先生,执着的想要在家乡找寻失去的温柔时光,可惜,湘西也早已是一片斑驳。
终于,无数的纠结变成了纠缠,不是因为久别的陌生,而是因为他对湘西的爱,从未离开。
我想睡倒来想你,故写完这张纸就不再写了。我相信你从这纸上也可以听到一种摇橹人歌声的,因为这张纸差不多浸透了好听的歌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1934年归乡探母时一路走来,所观家乡由兴旺渐成颓废有感而作。当中既有与妻子的往来通信,也有一个个故事,又有对湘西风土人情的记录。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感伤而不丧,冷静而不冷清,严肃而不严厉,字里行间甚至透露着些许活泼。当时战乱纷争,生活艰难,人如孤舟泛泛不知来去处,亦不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