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言:

“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让我多活两个月。”

无论何人,皆乐闻赞美,厌恶贬责。

赞美如沐春风,令人心旷神怡;而批评则似秋风扫落叶,虽不可避免,却往往使人低靡不振。

在电影《灵异第六感》中,有一段感人的赞美片段:一位能看见鬼魂的小男孩告诉母亲,他能看见已故的外婆:

“你曾去外婆墓地问她一个问题,她说答案是每一天,你问了她什么?”

母亲说出一直想问的问题:“我……有让她自豪吗?”

男孩说:“外婆让我告诉你,她有看到你跳舞,她说你小时候和她吵过一次架,你以为她不想看你跳舞。她去了。她躲在后面,你没看到她,她说你像个天使……”

母亲闻之,泪流满面。

即便成年人,也常因童年未获父母认可而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这更证明了赞扬在儿童成长中的深远影响,及其对于塑造积极心态和自信心的不可或缺作用。

儿童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父母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往往是孩子成长茁壮的动力。

对于儿童而言,一句表扬的话语,不仅能增强其自信心,还能提升其面对挫折和磨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项研究中,专家发现,鼓励比批评对儿童培养学习习惯更为有效。

该研究指出,鼓励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强化了儿童的自信心和正面行为。

一项针对美国中小学生的大规模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得到家长的鼓励后,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

该数据有力佐证了家长在培养儿童习惯时,应多采用鼓励而非批评的方式,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的重要性虽众所周知,但我们却往往未曾认真考虑。

善意的鼓励不仅能促进儿童的内驱力,还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对儿童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脑中的多巴胺与自主学习能力密不可分。

大脑中有两个区域对学习状态至关重要,即纹状体和伏隔核。

纹状体是运动和奖励系统的重要结构,分为腹侧和背侧两部分。腹侧纹状体的主要结构是伏隔核和嗅结节。

纹状体在动机、奖励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协调低级运动和高级运动,并与我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紧密相关。

腹侧纹状体参与了奖励过程,纹状体能够被新奇的、意想不到的、强烈的刺激激活。

在此过程中,腹侧纹状体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释放多巴胺,并将产生的多巴胺传送到伏隔核中,再通过背侧纹状体投射到前额叶中,形成一条大脑各个区域的通路。

当儿童在学习中获得反馈信息后,大脑纹状体和伏隔核就会被激活,受多巴胺影响强化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当大脑伏纹状体和伏隔核被科学激活后,儿童参与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强,学习意愿更旺盛,能够主动高效地学习,有效提升学习力。

千篇一律的鼓励好比万金油,适用于任何场景,但用处却不大。

泛泛的鼓励多了,儿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何以优秀,而重复的说教也会让他们认为父母应付了事。

不仅如此,一味地鼓励还会加重儿童的心理负担,他们会担心:“我都付出那么多努力了,要是没有得到好结果,岂不是会让爸妈失望。”

夸赞儿童需要技巧,夸聪明不如夸努力,夸笼统不如夸具体,夸对才能更加优秀。

PART.01当儿童情绪低落需要鼓励时

▎例句:“你肯定也不好受,我们一起想办法”

不顾及儿童的内心感受,一味地让其加油努力,很难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有人说:众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却不在意你飞得累不累。

当儿童感到沮丧疲惫时,他们也渴望被理解,这里的理解并非是对儿童的无底线包容,而是承认儿童拥有悲伤、愤怒、冲动的权利。

鼓励的的第一步便是看见儿童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一个需要父母鼓励的儿童,我们不能让他对自己的感受感到羞耻,相反,我们要帮助儿童直面自己的感受,并正确地认识这种感受,只有这样,儿童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

坚定的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也不好受,那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只有真正感受到被认可和接纳,才能促使儿童做出积极的改变。

PART.02多鼓励细节,看到儿童的细微进步

▎例句:“我看到你在……做得很好”

在国外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所以这些孩子身上最常见的气质就是充满自信、阳光热情。

但在传统的中式家庭中,父母擅长对孩子做的一切都嗤之以鼻,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进步,父母总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用来凸显孩子的努力还是比不上别人。

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甚至是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向孩子传递的最多的信息就是“你不优秀、你不如别人。”

他们会时常感慨别人家孩子怎么那么优秀,自家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

事实上,这类父母并不明白,正是因为孩子还在努力的过程中,所以才需要额外的鼓励去激励他们前进。

例如:

孩子某天写作业速度稍微慢了一些,错误率也比较多,家长可以说:“没关系的,你今天已经写的很认真了,能够写完就很不错了”

或者,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失利了,哪怕是在认真完成的情况下还是考砸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错误的地方,争取下次就不踩坑啦。”

细节的鼓励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也会让孩子开始滋生信心,让孩子知道自己今后该往哪方面去继续努力。

父母要学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如果只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只用成绩去衡量孩子成功的标准,那就难以去挖掘孩子真正的特长。

我们常忽视孩子背后的进步与努力,聚焦于结果,以一时失误全盘否定他们,带来沉重打击。

在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孩子内心的挣扎与失落难以言喻。他们最期待的是父母的拥抱、支持与鼓励。

若父母未能以平和心态看待成败,孩子便会愈发紧张,丧失面对挫折的勇气。

作为家长,期待孩子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能力。这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应助其保持勇气与决心,让希望之光照亮前路。

关注孩子努力与尝试的过程,肯定他们的付出。让他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能力便能提升,最终改变结果。

当父母轻松看待失败,孩子面对挫折时,才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