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读后感(艾略特笔下的猫界百态,让人沉思、回味无穷)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这是一本日本称赞其为“超越时代的永恒名作,获得大人、孩子的喜爱,描写了生离死别、关爱和情感,读一百万次都不会腻烦”的作品。在为我的女儿读这本书的《活了100万次的猫》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图画书的精髓——不仅是为孩子创作的。这本书也带给我许多启示。
故事概述
这是一只带有老虎斑纹的高贵猫,曾当国王、航海家、马戏团魔术师、盗贼、孤寡老妇、小女孩的宠物。他们的逝去都让猫悲伤流泪,但猫却从未滴落一滴眼泪。它经历过百万次轮回,每一世都充当着附属品或工具的角色,直到有一天,它流浪成了野猫,获得了主人的身份。它吸引了所有美猫的青睐和奉承,但野猫毫不在乎。后来,野猫遇到了纯洁无暇的白猫,它们相爱结缘,育有许多小猫。家庭的归属感赋予了猫责任感,也让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随着时光飞逝,白猫最终离世,野猫流下了眼泪......这一次,它再次离世,但它没有再重生。
我对这本书的解读
我读过许多对这本书的书评和心得,大部分都谈及生与死、爱与被爱,抑或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爱和关怀。一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为爱而活,才能真正地活着。猫在经历过101次轮回后,终于明白幸福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只有真正地拥有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才有能力去爱他人,让生命更有价值。
从一位母亲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孩子就是这只猫!
绘本中对虎斑猫每次经历的描述,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那些国王、水手、老妇和小女孩,都是母亲身份的化身。表面上,我们给予孩子爱和幸福,我们认为的“好”并不属于他们自己。国王带他去征战,水手带他远航,他们并没有询问猫是否愿意。魔术师询问过猫是否愿意成为表演道具吗?盗贼询问过猫是否愿意做帮手吗?老妇询问过猫是否愿意陪伴她终老吗?小女孩询问过猫是否愿意让她随意揉捏吗?都没有,猫哪有选择的余地,每次猫都是勉强无奈的选择。猫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哪来的快乐?哪来的爱?爱是一种尊重,而得不到尊重的爱又怎么会得到回应?我们在抚养孩子时也是如此,我们爱孩子吗?爱到不行,我们如何爱他们?控制?还是认为你是我的,你就要听我的,你就要为我争光,你就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我认为对你好、合理的事情?这不是爱,爱是没有条件的,是平等的,而平等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释放个性。
书中将野猫寓意为“自由”。当猫成为野猫后,它获得了自由,学会了爱自己。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适时地放手,学会正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法做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知道自己的需求,确认自我。这只虎斑猫因为找到了自我而找到了“爱”,真正地活了一回。人生仅仅是“被爱”是不够的,但没有“自我”又怎可能有真爱?有多少人一生都没有找到“我”而找不到“爱”,找不到灵魂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他”、变成另一个“你”,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确立真我,发展自我。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呢?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但同时也是束缚。家庭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
0-6 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爱。爱是形成希望品质的基础。
6-14 岁是培养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时候。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在“界限”内给他们相对自由,用温和的方式告知边界,那么他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就会更顺畅一些。
青春期之后则需要根据情况适度地放手,直到完全放手。
我的女儿今年六岁,是一名一年级学生,我们一起阅读绘本已经超过三年了。我向所有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真正为自己而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