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怎么读


关中方言之“铺颁”(pǔ bǎn)

在关中农村,人们将操办大型活动时故意夸大声势、刻意张扬的行为称为“铺颁”,也可以叫做“铺排”。

关中方言之“挹”( yě)

“挹”读作“也”(yě),指的是将液体从容器中舀出或舀入的动作。这个词是由双声叠韵演变而来的。例如,你可以说:“巴娃,给大从瓮里挹些水来。”

刘文锦在《秦中方言》中记载:“秦人谓从大器斜入小器曰抒。”《说文解字》中解释:“抒,挹也。”

《诗经·大雅·泂酌[jiǒng zhuó] 》中有一句:“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意思是说:“舀起路边积水,倒入水瓮带回家,便可以用来洗涤物品了。”

《战国策·齐策》中也出现了“挹”字:“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

关中方言之“㤘”( zhòu)

“㤘”的本意是固执、难以劝说。关中人用“㤘”来形容一个人固执、高傲、刚愎自用的状态,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摆架子”。“㤘”与“品麻”中的“麻”意思相近。例如,你可以说:“王二这货不就挣了两钱么,还把他㤘得,问了半天话不言传。”

关中方言之“撞”(chuàng)

“撞”的原意是碰、击。在关中方言中,“撞”除了保留原意之外,还有刺、戳的意思。例如,你可以说:“小心刀子撞破手”、“手被铡刀撞破了”。这种用法在古代典籍中也有迹可循。《广雅-释诂一》中记载:“撞,刺也。”《战国策·秦策一>》中有一句:“迫则杖戟相撞。”注释中解释说:“撞,刺也。”《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援剑撞而破之。”《北史·鲜于世荣传》中记载:“周武帝入代,送马脑酒钟与之,得便撞破。”其中,“撞”与“破”组成词组的用法,与关中方言中的“撞破”如出一辙。

关中方言之“秕”(bǐ)

“秕”的本义是中空的谷粒,这个意思在关中方言中一直沿用至今。例如,你可以说:“秕子谷”。除此之外,“秕”在关中方言中还有一些引申义。例如,“秕豆角”指的是空壳豆角,“秕子麦”指的是不饱满的麦粒。不仅如此,“秕”甚至可以用来形容人。例如,你可以说:“她的肚子很秕,不像临产的样子。”这里的“肚子很秕”,指的是肚子不大、不突出。这种用法同样古雅。《书·仲虺之诰》中写道:“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左传·定公十年》中也出现了“秕”字:“……是用秕稗也。”注释中解释说:“秕,谷不成者。”《说文》中对“秕”的解释是:“秕,不成粟,从禾比声。”《新方言·释植物》中则说:“今谓不成粟者为秕谷。”

(整理: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