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传奇剧照


《武媚娘传奇》人物发型存在着两个较大的问题:

1)鬓边一对红白相间的花朵和流苏发饰出现偏差(蓝色圆圈):

这种发饰不应出现在武则天(剧中名为武如意)的头上,因为它其实是日本舞妓(见习艺妓)专用的发簪:“花簪”はなかんざし(读音hanakannzashi)。

图中舞妓右侧鬓发上戴的就是花簪。花簪通常采用松竹梅及应季花草为主题,下方点缀长长的、瀑布似的花型流苏,不同月份佩戴的花簪样式亦不相同。舞妓一般在成为正式舞妓的两年内梳理一种名为割れしのぶ的日常发型。这种发型在左鬓戴花簪,右鬓戴名为ビラカン的扇状带垂帘的银簪。

花簪流苏的长度与舞妓的从业时间直接相关。从业第一年有长长的流苏/垂帘;第二年则去掉垂帘改为小碎花;第三年变成大花:

推荐阅读:《舞妓及艺妓头饰介绍》

尽管剧中造型师将武如意的鬓边一对花簪的垂帘弯曲并固定在耳后上方的位置,但仍无法掩盖用艺妓花簪为武则天进行装扮这一错误事实。

有网友声称:艺妓的花簪在唐朝就有,后传入日本,成为艺妓饰品。

——对于此说法,我在网上进行了检索。遗憾的是,并未发现任何证据或出处来支持其真实性。

古代日本曾仰慕大唐文化,以飞鸟时代(公元600年-710年)、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4年)和平安王朝(公元794年-1192年)为盛。在这之后,随着地方势力崛起,皇室势微,华族兴起,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掌控大权。而日本艺妓普遍被认为约起源于17世纪(公元1600年-1699年)的京都八坂神社东山。从时间段来看,与其说艺妓服饰受到唐代中国的影响,倒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了武士阶层的审美观念。

唐朝确实有流苏发簪,但与艺妓所用的花簪款式相差较大。这种发簪名为“步摇”,专指古代女性在发簪或钗上附着金玉装饰的流苏首饰。《释名释首饰》中云:“步摇,上有珠垂,步则摇动也。”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左侧为唐代贵妇佩戴的步摇,右侧为舞妓的花簪。

唐朝金点翠步摇。唐代步摇的流苏大多采用金银材料,间或穿插珠玉(偶尔也有羽毛)。

舞妓花簪的流苏几乎完全由绢布等制成,造型酷似花瓣,颜色与上部的花饰相近。

对比细节来看,显然武如意左右鬓佩戴的就是舞妓的花簪,而非唐朝的步摇。

花簪本身即是艺妓的代表性物品之一。且不论其是否源于唐朝,剧中的武如意出身唐朝,何不佩戴唐朝皇室饰品,而偏要使用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艺妓发饰?——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2)发型的整体造型存在偏差:

最初看到武如意正面发型时,便觉得有些古怪和眼熟。仔细回想,发现与土屋安娜主演的《恶女花魁》中花魁(及吉原游女)的日常发型颇为相似。

尽管武如意发型仅露出半侧,但仍然可以看出其头发形状、发簪及发饰的样式和位置与《恶女花魁》中的发型十分相像。两者的细节有所不同,但整体极为相似。(其他剧照中也展现了这种相似程度)

我们再来看历史剧《唐明皇》中元献皇后王氏的两种造型:

这种发型是皇后日常所用,雍容大气,尽显华贵典雅。

这种发型是皇后在武惠妃册封仪式上所用(由于截图模糊,见谅)。正中佩戴展翅凤凰金钗,两侧点缀珍珠及金饰,贵气逼人,彰显母仪天下之风范。

即使题主提供的图片展示的是武如意获封昭仪而非皇后,使用类似舞妓花簪的发饰依然不妥。电视剧《唐明皇》中,武云儿受封惠妃时的发饰和服饰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下图展示的是武惠妃在册封典礼上的装扮(身着红衣,头戴金步摇,眉心点缀红色花钿)。

显而易见,武惠妃佩戴的金步摇与我国唐代出土文物风格一致,与艺妓所用的花簪截然不同。总体而言,《唐明皇》在服装造型方面更为严谨考究,至少不会出现《武媚娘传奇》中类似的低级错误。

既然武如意要接受皇后/昭仪册封,为何不采用符合唐代风格的古典发型,反而选择借鉴并修改日本艺妓的发式呢?这实在令人费解。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们爱历史”(his-tory)!大型书库和“历史今天”插件期待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