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是什么意思
孟子曾言:呕心沥血无人赏,随手一作百万赞。昨日这篇《时间线混乱事件个人说明》即为有力佐证---因在微信群中被问及一日,见各方转发乱线文章,于是半时涂就。晚间即逾十万阅读,一夜过后,增长接近一倍。
令人不禁惘然若失。
众人何以对“是人”或“斯人”如此执着,实令人不解。无论如何,予用“斯人”,并将继续默默奋斗。待予成名之日,旁人当于此句处加注云:斯,通是,和菜头用通假字也。或有人怀羞辱之意,言凡记作“斯人”者,皆为学识浅薄之辈。读书不勤,唯记范文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遂到处“斯人”起来。
予不以为此乃羞辱,反证中文语感之正确。孔子探病重症学生冉耕冉伯牛,隔窗握其手,哽咽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指如此之人竟罹此疾,孔子心痛之极,竟连呼二“斯”。此处之“斯人”,非指他人,正是冉耕。杜甫亦曾诗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此“斯人”指李白一人,意为京都显贵皆得意洋洋,唯诗人李白未受赏识,只能独自感伤。
范文仲淹所言微斯人,其所指为何?前文已言之甚明,乃指: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人;
- “是进亦忧,退亦忧”之人;
-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之人。
如此说来,此句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颇为相似。盖在孟子此语之前,亦有一段文字解说“斯人”究竟乃何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如此之人,耕地之中得重用,为何?舜为五帝之一颛顼六世孙,虽身世显赫,传至五世时,已沦为平民。舜为六世,于诸冯耕地,其德行感化农人,不再争执,遂以此温厚贤良得重用。
傅说如此之人,筑墙之中得重用,为何?傅说为商朝武丁王手下三公之一,身份为奴隶,于傅岩筑墙服刑。亦有说其为隐士,为生计与奴隶囚徒一同筑墙修路以果腹。
胶鬲如此之人,贩卖鱼盐之中得重用,为何?胶鬲相传为纣王大夫,后觉君主无道,隐居民间,贩卖鱼盐,生活艰辛。为周文王发现,遂入商朝为周内应。
管夷吾如此之人,锒铛入狱之中得重用,为何?管夷吾即管仲,父为齐大夫,家道中落,管仲竭尽全力复兴,然皆未果。后辅佐齐公子纠争夺君位,追杀齐公子小白,再败,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亦入狱。齐桓公知管仲之才,遂将其出狱,委以重任。
孙叔敖如此之人,治理淮河水患之中得重用,为何?孙叔敖为楚国贵族之后,其父遭陷害,母子逃至淮河畔隐居。淮河频发水患,孙叔敖散尽家财,带领当地人民修建水利,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项水利工程芍陂,解决洪涝灌溉问题,遂引起楚庄王注意,授以官职,最终楚庄王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百里奚如此之人,奴隶市场之中得重用,为何?百里奚本为虞国大夫,却遇昏君。晋献公假途伐虢,指晋国欲借虞国道伐虢国,虞国君主竟允,晋军遂灭虞国。百里奚被俘,作为奴隶押往秦国。至秦后,百里奚再次逃亡至楚国,又被捕,囚于奴隶市场。秦穆公闻百里奚贤能,用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任用。故百里奚亦称“五张黑羊皮大夫”,辅佐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斯人即上述诸人。或家道中落,不得不从事劳苦。或隐居避世,不惜操持卑微。或一生坎坷,屡遭命运打击,历经磨难而不气馁、遭弃而不失志、跌倒而能重新振作。故孟子以为,彼等之所以经历种种苦难,乃上天之考验,如其志节不减,心性不移,则将委以重任。
“是人”与“斯人”相近,然稍有歧异。“是人”一词朴实平淡,而“斯人”却带有情感色彩,更近于“如此之人”、“此类之人”、“如此这般之人”之意。予以为范文仲淹、孔子、孟子所指皆为具有某种共性的群体,带有鲜明的个人情感。
爱因斯坦曾评论印度圣雄甘地时言,“世代之后的人们或难相信,如此之人曾以血肉之躯行走在世间”。其中,“Such a one”,予以为即“斯人”,如此之人---爱因斯坦强调的是:斯人竟在斯土,斯人竟有斯行。若改作“是人”,则意境不佳。
然此皆细枝末节。当众人将大量时间耗费于讨论时间线与训诂学时,予认为切勿偏离重点。关键不在于“斯人”或“是人”,而在于孟子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及其生平事迹。时间线若乱,清晨醒来仍需劳作。时间线若不乱,清晨醒来还是得劳作。既然劳作如此艰苦,且日益繁重,众不如再读此文,汲取逆境中坚持的力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彼等皆有光辉前程。”
---《孟子·告子下》
此篇阅读量终当不逾四万,但予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