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百年古榕,鸟鸣依旧——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 生态之歌更动听

1933年,正值而立之年的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南下广东,在江门新会的乡村邂逅了一棵百年古榕树。这棵古榕枝繁叶茂,无数鸟儿栖息其中,漫天飞舞,“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宛如一场盛大的自然音乐会。巴金先生被深深震撼,返沪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这篇散文不仅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更让“小鸟天堂”之名传扬天下,成为一代代人心中美好的记忆。

近一个世纪过去,这片鸟儿乐土在江门天马村几代人的守护下,依然生机盎然。万千鹭鸟悠然自得,古榕树更加枝繁叶茂。昔日宁静的乡村如今已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典范——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而作为著名侨乡、拥有超过400万海外侨胞的江门,也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模化的“鸟的天堂”已达18个,处处鸟语花香。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阮国志摄

守护“神树”与“神鸟”:天马村人的世代传承

天马村位于江门市新会城区南面十几公里处。每天清晨6点多,年近五旬的护鸟队队长陈文彬都会开始一天的巡逻。他16岁起就开始守护“小鸟天堂”,至今已整整30多年。守护小鸟和古榕树,是天马村人祖祖辈辈的约定。

行人从树下经过,鸟儿依然安然栖息,仿佛早已习以为常。“人来鸟不惊!”陈文彬指着拍摄的视频,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鸟儿对他的信任。寒来暑往,看着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心中充满了踏实和满足。

天马村是一个拥有上万人口的血缘村落,400多年前,陈氏家族迁徙至此。据陈氏族谱记载,1618年,天马村人口增多,生活用水不足,村民们在村前挖了一条河,取名“天马河”。为了抵御水患,村民们在河心造“墩”挡水,完工时,一位村民随手将一根榕树枝插在了垒起的“土墩”上。没想到,这根榕枝落地生根,逐渐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并引来成千上万的鸟儿栖息繁衍,天马村人称之为“罗星墩”。

1933年,年轻的巴金先生游历新会,初夏南国水乡中的“罗星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4年,病榻上的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这个“新会八景”之一从此得名。

1989年初,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从澳门返回广州途中慕名来到“小鸟天堂”,并创作了三幅以《小鸟天堂》为题的画作,“不知是何鸟种,只需能藏于枝杈间,时隐时现,随兴点染,便是天堂”。其中最大的一幅作品现已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在古榕树旁觅食的鹭鸟。受访者供图

“树和鸟给天马人带来了好运,这是真的!”陈文彬有些激动地说,“自从有了古树和鹭鸟,天马村就一直人丁兴旺,现在有一万三千多人。我们有祖训,要把这棵古榕树看作‘神树’,把鹭鸟看作‘神鸟’。”

陈文彬所说的“祖训”,就记录在陈氏族谱中。

天马村的陈氏宗祠名为“务本堂”,位于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西北角,两者直线距离不到两百米。祠堂为三进厅堂,横梁、门楣等多处都雕刻着鸟儿的图案。第二进是正厅,后中柱横梁上悬挂着“务本堂”金字匾额,告诫宗族后代要务实、做实事、走正道。

泛黄的陈氏族谱上,清晰地写着:“若扰鸟伤鸟者,勿论老少贵贱,皆以亵神者大逆不道治罪”。

谨守乡规,服膺祖训,使得天马人对“爱鸟护树”心怀敬畏与责任。“听老一辈人说,即便是饥荒年代,天马村人都没有捉鸟来吃。”即使有人贩卖价格不菲的鹭鸟,村民看到了也一定会买下放生。

广东人爱煲汤,但陈文彬坚定地说:“这么多年,我没吃过一只鸟,更没有用鸟煲过一次汤!”

这不仅仅是对族规的敬畏,更是刻在天马人基因里的一种自觉,也体现在对古榕树的保护上。即使是村民要打堤筑坝用木桩,也不允许砍哪怕一根古榕树的树枝做木料,“无论物资怎样缺乏都不可以。”陈文彬强调。

天马三村幼儿园和天马小学与小鸟天堂一河之隔,爱树爱鸟早已成为天马孩童的“必修课”。数百年来,天马村人树鸟共荣共生,爱护自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400年古榕树的一角。受访者供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奏响新时代生态文明之歌

天马村的沿河路边种着榕树和凤凰树,树木枝繁叶茂,每到夏天,凤凰花便热情地盛开。那棵拥有400年历史的古榕树高约15米,枝干上垂着无数条如秀发般的气生根,茂密的枝叶笼罩着20多亩河面。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栖息于上,其中以白鹭和灰鹭为最多。

鹭鸟虽然不是鹤类,却同样有着飘逸的神韵,姿态优美潇洒,惹人喜爱。陈文彬说起鹭鸟,语气就像在谈论自己家的孩子:“它们都有灵性,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它们。鹭鸟的习性也很有趣,比如白鹭是晨出暮归,而灰鹭是暮出晨归,依时有序,互不干扰。”

现在的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座小岛,除了古榕树所在的古榕岛,还有后期为抵御台风人工打造的阁脚岛和竹岛,它们都已成为新的“小鸟天堂”。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一角。受访者供图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小鸟天堂”24小时都有人值班,陈文彬和护鸟队员们年复一年,雷打不动地进行一日三巡,有时骑着摩托车,有时驾着小船,仔细查看着鹭鸟是否有异样。

护鸟队员们要关注的“异样”,主要是查看是否有鹭鸟被绳子缠住。当地有一种用绳子做的捕鼠工具,鹭鸟在外觅食时会不小心碰到。成年鹭鸟力气很大,即便被绳子缠住脚,依然能带着绳子飞回来,但回到榕树和竹岛后,绳子缠在树枝上,鸟儿就飞不起来了。

“我们随身带着工具,看到这种情况,就及时把绳子剪断。如果解救不及时,鸟儿不能喝水觅食,挂在树上两三天就会死。”陈文彬说。

如果遇到救治不及时的鸟儿死亡,护鸟队员们会将鸟儿埋到榕树底下,简短地默念告别,让鸟儿“入土为安”。

从一片古榕树,到一座国家湿地公园,再到如今18个“鸟的天堂”,江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谱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篇章。百年古榕,鸟鸣依旧,巴金先生笔下的“小鸟天堂”,生态之歌更加动听。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江门市,常年受到台风侵扰。“台风来临前,鸟儿会有预感,会提前返回树林躲避。”但幼鸟缺乏成鸟的抵抗力。

1994年,一场强台风过后,大量幼鸟被吹落到天马村附近的农田。陈文彬和其他护鸟队员自发前往救援,将它们带回安置,提供食物和水,待其恢复后再放归自然。“大部分是夜鹭,翅膀展开有80厘米左右,但都被淋湿了,飞不远,几米就掉下来,也不会保护自己。我们每天都会放飞一些,持续了很长时间,总共救助了几十只。”陈文彬回忆道。

台风对古榕树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护鸟队员发现,尽管外观变化不大,但古榕树的高度降低了至少三米。由于内部枝条相互支撑,许多枝条被台风刮断,甚至有些小树因此死亡。

为抵御台风,天马村决定在古榕树北侧修建阁脚岛,种植榕树作为屏障。“我们请了两位老农长期住在岛上,专门种植榕树。20多年过去,阁脚岛上的榕树已经枝繁叶茂,成为鹭鸟新的‘天堂’。”

如今,许多鹭鸟选择在1998年修建的竹岛栖息。这片占地约50亩的竹林,原本是一片农田。专家评估后建议种植竹子,既能抗台风,又能为鹭鸟提供栖息地。村民们挖河引水,将农田改造为竹岛,并在岛内设置了三个浅滩。

“涨潮时浅滩会被淹没,退潮后露出水面,为鸟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就像人喜欢散步一样,竹岛上的鸟儿也会飞到古榕岛、阁脚岛‘串门’,生活空间大了,自然更加惬意。”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夕阳下归巢觅食的鹭鸟。受访者供图

侨乡鸟鸣更动人

尽管悉心呵护,鸟儿仍难免受到伤害。一些人受“宁吃天上三两,不吃地上一斤”等错误观念影响,不惜重金食用鸟类。

20世纪90年代,陈文彬曾在外出时目睹有人为牟利,以每年50万元的价格承包树林捕捉鸟类。他们捕捉不到成鸟,就将鸟巢中的幼鸟抓来贩卖。

2002年,“小鸟天堂”更换管理者后,为追求经济效益,各种工程项目相继上马,水泥广场、蓄水堤坝等设施导致河流断流,周边人为建筑和活动不断增加,“小鸟天堂”逐渐被工厂和村落包围。频繁举办的水上婚礼、工厂产生的噪音,都对鸟类生存构成威胁。更有甚者,为取悦游客,采取燃放鞭炮的方式“驱赶”鸟群,种种行为导致鸟类逐渐离开。

当年,新会有关部门邀请动植物学专家实地调研时,发现榕树上已难觅鸟类踪影。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而归,甚至有游客投诉“小鸟天堂”名不副实,戏称其为“少鸟天堂”。

为了重现昔日万鸟齐飞的景象,新会区积极咨询动植物学专家,从2002年至2011年,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对“小鸟天堂”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小鸟天堂”面积从100亩扩大至600亩,拆除了原有的观鸟楼和观鸟长廊,将大片陆地分割成若干小岛,降低水位,增加滩涂面积,努力营造更适宜鸟类栖息的环境。

2018年7月1日,江门至湛江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粤西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受选线条件限制,江湛铁路途经“小鸟天堂”的最近距离仅800米,如何在建设过程中避免打扰鸟类成为一大难题。

陈文彬回忆道:“当时许多专家前来调研,‘小鸟天堂’的全体员工都被召集起来填写意见反馈表,也算是代表鸟儿‘发声’。”高速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气浪和噪音,都会对鸟类繁衍生息造成影响,陈文彬将自己的担忧详细地写在了反馈表上。

为了保护鸟类,当地政府追加投资1.87亿元,建造了全球首例拱形全封闭声屏障。这段长达2公里的声屏障,为呼啸而过的列车按下了“静音键”。经专业机构检测,列车通过时,“小鸟天堂”中心区域的噪音强度仅增加0.2分贝,人和鸟都几乎感觉不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列车对鸟类的影响。

根据2016年《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调查统计,“小鸟天堂”的鸟类主要有15目35科105种,其中留鸟52种,冬候鸟或旅鸟42种,夏候鸟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5种。

2016年12月,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启动,计划将其打造成为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历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湿地公园。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知,公布了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

除了“小鸟天堂”重焕生机,江门市还计划以15个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同步推进水网绿化美化和水环境治理,努力打造水清岸绿、纵横贯通、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水网。

江门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处处鸟语花香。

2019年12月,9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鹤飞临江门觅食,这是广东首次观测到白鹤的身影。

2020年6月,成千上万的鹭鸟在台山各处湿地栖息,白鹭与鲜花交相辉映,成为鸟类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今年3月17日至18日,观鸟爱好者雷磊在新会银湖湾湿地公园地区观测到有“鸟界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并表示“十分难得”。

据江门市自然资源局介绍,江门市森林面积达42.92万公顷,湿地和水域面积达174627.3公顷,约占珠三角水域和湿地面积的22%。丰富的森林、湿地和水域资源,是鸟类选择在此栖息、越冬的重要原因。目前江门已知成规模的鸟类栖息地有18处。

“除了享誉盛名的‘小鸟天堂’,江门市还有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台山市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鹤山市古劳水乡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候鸟栖息地和观鸟胜地。”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自然环境持续向好,前来“做客”、定居的鸟类越来越多。一些平日不常见的鸟类不仅会出现在自然保护地,有的还会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公园“打卡”。

江门是著名侨乡,“小鸟天堂”寄托着海外华侨对家乡的思念。4月8日,北京市2022爱鸟周前夕,由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推出的音乐剧《小鸟天堂》,在北京成功首演。这部音乐剧讲述了小鸟天堂附近的村民世代与自然相依为命、相互守护的故事:

一棵独木成林的奇树——古榕树;

一群天生天养的神鸟——鹭鸟;

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鸟的天堂》;

一座人鸟和谐的城市——江门。

如诗如画的音乐、流光溢彩的舞台、引人入胜的故事,艺术性地呈现了江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就,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切共识。

未被世人广泛知晓的江门,犹如遗珠藏于深处,每一颗都闪烁着夺目光彩。探访至此,回首茂密的榕树,难掩一份眷恋之情。“榕树下,我深情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