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的意思


古代公职人员的“工资条”:从封地收入到月薪制

提起古代公职人员的“工资”——俸禄,可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每月固定领取现金。历朝历代的规定有所不同,俸禄的发放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从土地、粮食等实物到钱币都有,其中以实物,特别是粮食最为常见。“吃皇粮”的说法就由此而来,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禄的意思

纵观历史,俸禄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商朝:俸禄源于封地

商朝时期,“官”与“爵”密不可分,且都实行世袭制。每个官爵拥有自己的封地,其收入来源便是封地内的经济产出,这也就是他们的“俸禄”。他们需要向朝廷缴纳一部分税收。土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俸禄的多寡。

二、东周至隋末:实物俸禄占主流

随着官僚制度的演变,从东周到隋朝末期,俸禄的发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实物俸禄逐渐成为主流。

禄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俸”和“禄”虽然常被我们连用,但二者其实是不同的概念。 “俸”指的是现金,如钱币、银两、金子等;而“禄”则是指实物,各种谷物都包含在内。 古代官员通常可以同时领取“俸”和“禄”。

禄的意思

不同时期,“俸”和“禄”所占的比例也经历了变化。东周至秦朝,以“禄”为主,粟米是最常见的“禄”;两汉时期,俸禄制度逐渐规范,官吏根据级别领取不同数量的粮食,并辅以一定数量的钱币作为补充;魏晋时期,俸禄制度进一步完善,粮食、衣料和钱币各占三分之一,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隋朝时期,俸禄制度回归以“禄”为主;唐朝时期,俸禄制度更加灵活,除了俸禄和土地,还会发放绸缎、纸币、薪炭等,并开始承担部分地方官雇佣幕僚的费用。

禄的意思

三、唐中期至明清:“俸”取代“禄”

从唐朝中期开始,俸禄制度逐渐固定下来,“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俸”成为主要的薪资发放形式,并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

禄的意思

参考资料:

【《后汉书》、《韩诗外传》、《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