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值是什么意思 ph和pm的区别
上周,北京经历了严重雾霾,红色预警发布。期间,我们实地测试了不同交通工具以及办公和居家环境的雾霾污染情况。尽管涵盖了我们日常活动范围内的大部分区域,但仍有缺漏。我们继续探讨车内雾霾污染问题,因为对于每天在路上花费大量时间的开车一族来说,呼吸健康同样值得关注。
关于车内PM2.5浓度的测试已经有很多研究,但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我们再次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的目的是探索以下问题:关闭车门车窗时,车内 PM2.5 与外部环境有何差异?开启外循环后,车内 PM2.5 能降低多少?开启内循环后,车内状态如何?内循环或空气净化器能否将车内空气净化到健康水平(后者将在后续测试中解答)。下面一一解答:
关闭门窗就能阻挡部分 PM2.5
测试前车外 PM2.5 浓度达 687
进入车内测试值为 229ug/m3
是车内外 PM2.5 浓度差。测试时,车外 PM2.5 实测浓度为 687ug/m3,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浓度,即便是京津冀地区也并不常见。北京市启动了红色污染预警。至于车内,静置了一两周的车厢内 PM2.5 浓度为 229ug/m3。尽管车内外浓度相差较大,但 229ug/m3 仍属于重度污染,距离严重污染浓度也并不遥远。
PM2.5 浓度 250 以上为严重污染,687 只是严重污染的“标准”
说实话,687 和 229 的差距还是很让我们意外的。我们原本以为浓度差距不会超过一半,看来测试车的密封性不错(标致 307)。
出于好奇,我们测试了开窗通风时窗口区域的 PM2.5 浓度,388ug/m3 距离车外浓度仍有很大差距,但也确实比关窗时车内 PM2.5 浓度高,8 分钟的开窗通风增加了 159ug/m3,几乎达到车厢密闭时的浓度。
外循环:空调出风口的 PM2.5 浓度依旧很高
外循环 10 分钟后车内 PM2.5 浓度明显下降,但下降后的空气质量仍很差
外循环时车内出风口 PM2.5 浓度 108
关闭车窗,启动外循环运行 10 分钟后,测试仪显示车内空气中 PM2.5 浓度为 91ug/m3,比关闭车窗时下降了 50% 以上。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的测试时间太短,如果多开放半小时,是否还会下降?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在外循环期间还测试了空调出风口的 PM2.5 浓度,108ug/m3。在如此高的污染条件下长期换气,你认为车内 PM2.5 还会有下降空间吗?
内循环:效果显著,但过滤 PM2.5 仍有局限,健康水平并非绝对
内循环 5 分钟后车内 PM2.5 浓度
内循环 15 分钟后车内 PM2.5 浓度
内循环时车内空调出风口 PM2.5 浓度 56
尽管内循环模式下,PM2.5浓度能在短短5分钟内大幅降低,相较外循环下降50%以上,达到43ug/m3,但空调出风口的数据却高达56ug/m3,依然高于车内平均值。这意味着内循环并非解决车内PM2.5问题的完美方案,长时间开启也无法阻止污染物进入车厢,更无法实现深度净化。
中美PM2.5浓度与空气质量标准差异
事实上,43ug/m3的PM2.5浓度也并非健康数值。根据我国标准,这仅仅是“良”,而在空气质量长期优良的国家,75ug/m3以下的范围涵盖了四个等级,55-150ug/m3更是被列为“不健康”,与我国“轻度污染”的界定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担忧的是,内循环模式下,48ug/m3的PM2.5浓度对老人、小孩、孕妇等敏感人群依然有害。在国外标准中,只有低于12ug/m3才能称得上是好空气,而这样的标准在北京全年都很难达到。
冬季,内循环真的不能一直开
尤其在北方冬季,长期开启内循环会导致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甚至引发头晕、昏迷等缺氧症状。封闭的车厢环境容易滋生雾气,影响驾驶视线,需要开启空调除雾或开窗通风,降低舒适度。
如果滤网被堵塞成这个样子,滤网对于过滤PM2.5将无法发挥任何作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而言之,内循环模式虽然是车内净化PM2.5最有效的方式,但远非万全之策,无法达到真正的健康标准,而且在冬季还存在安全隐患。不同空调滤芯的过滤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滤芯老化或缺失,内循环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12月以来北京14天的PM2.5浓度数据
车内PM2.5污染不容忽视,其危害不亚于出门不戴口罩,尤其在PM2.5浓度普遍较高的冬季。建议驾驶时合理使用内循环模式,并定期通风换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车内PM2.5浓度。 想了解更多关于车载空气净化器对PM2.5浓度的影响,敬请关注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