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字取名短寿什么意思 龙年取名漪字好吗


欢迎分享批评,图片源自网络。

漪字取名短寿什么意思(龙年取名漪字好吗)

公元305年,29岁的拓跋猗㐌于拓跋联盟中部的参合陂即位,史称桓帝。

在塞外古道上,一位须发飘飘的汉人正下马驻足,手指平城方向。在他的身后,几个年轻人正指挥着一个车队。

“叔父,拓跋猗㐌是何人?”一个年轻人打马上来问道。

“不知,上次见他时,他还是个十岁的孩童。”

“他会接纳我们吗?”年轻人又问。

“会,一定会的!”长者颔首,“拓跋沙漠汗之子,必不差矣。”

这位汉人,正是拓跋鲜卑第一功臣——卫操。

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卫操和拓跋猗㐌的相遇,必定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为拓跋联盟注入新的希望。

1.盖世英雄拓跋猗㐌

公元三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拓跋鲜卑的巨人时代悄然来临。

首先登场的这位巨人便是拓跋猗㐌。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巨人——身形魁梧。

在电影《鹿鼎记》中,韦小宝这样形容陈近南:“他身长八尺,腰围也是八尺。”巨人拓跋猗㐌与之相似。

如此大块头,出行无法乘坐马车,因为马匹无法拉动。他出行乘牛车,且用巨牛。 “帝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常乘安车,驾大牛,牛角容一石。”推测拓跋猗㐌体重至少在250斤以上。

漪字取名短寿什么意思(龙年取名漪字好吗)

拓跋猗㐌,可曾看过漫威电影?

据说此人曾经中毒,中毒后在地上呕吐,呕吐之处很快长出榆树。参合陂一带本无榆树,世人见此都十分惊异,传为神话。

关于拓跋猗㐌“吐蛊生榆”的传说,有学者考证,拓跋鲜卑有“榆树崇拜”,他们喜欢这种貌不惊人但耐寒、适应力强的植物,崇尚坚韧与永恒的事物。从拓跋鲜卑的“石室崇拜”和“榆树崇拜”中,能够窥见其性格的主要特点。

不错,拓跋猗㐌不仅身形硕大,食量惊人,且忍耐力极强。

他不仅忍耐力强,而且心胸宽广。他宽容的第一人,便是大阴谋家卫瓘的部属,卫操

卫操是拓跋氏官方历史中记载的第一个汉人,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与拓跋猗㐌、拓跋猗卢兄弟交好,尤其是与拓跋猗㐌,几乎可比刘备诸葛亮的“鱼水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好基友”。

2.拓跋氏第一汉臣卫操

漪字取名短寿什么意思(龙年取名漪字好吗)

卫操,姓卫。这并非废话,卫操当然姓卫。这里强调卫操姓卫,是为了将他与另一位姓卫的卫瓘区别开来。卫瓘前面提到过,正是他行使反间计,害死了沙漠汗,又指使乌丸库贤瓦解了拓跋联盟。卫瓘,是拓跋氏的仇人。

卫操姓卫,但他与卫瓘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虽然他曾当过卫瓘的下属,行事作风却与卫瓘截然不同。

卫操是代人,也就是代郡人(今河北蔚县)。此人颇有上古侠客风范,武功高强,文采斐然,豁达任侠。卫瓘看中了他的才能,便任他为军中牙门将,多次派他出使拓跋联盟,与拓跋家很多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卫瓘在世时,担心拓跋联盟过度强大,表面结盟,暗中使坏。对此,年轻的卫操十分不以为然,他始终认为,拓跋联盟是西晋在北方的盾牌和强援,应该使用怀柔政策。

卫瓘死后,西晋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北方边境原来归顺的五部匈奴蠢蠢欲动。卫操呢,自然不愿意在这一团乱麻中搅和。他将目光投向了雁门关以北。

对他来说,那里不仅是一方净土,也是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

一千多年后,有个叫胡林翼的军事家曾说:“天下糜烂,特吾辈二三人撑持。”卫操的想法,大概也是一样。

他以出使拓跋联盟为名,带着侄子卫雄以及自己的宗室乡亲姬澹等十几个人投奔到拓跋猗㐌帐下。此处应注意:卫操这并非叛国,而是以西晋使臣的身份来帮助拓跋猗㐌管理国家,也是帮助西晋稳定北方蛮族,打造强援。

应该说,卫操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和平大使,一个文明大使。为什么选择拓跋氏?因为他看中了拓跋氏不同于其他游牧部落的特点:他们不像内入匈奴诸部,动不动搞叛乱,也不像慕容鲜卑,动不动跟晋王朝开战;他们总是自称黄帝的后裔,汉人的臣属;他们有用不完的力气,就挥刀向西向北,收拾那些草原残局。这样的邻居要是壮大了,对晋王朝岂非是大大的好事?

卫操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要凭自己的才华,将拓跋氏改造成一个亲晋、友善、文明的国度。他认为,拓跋鲜卑有这样的潜能。

3.沙漠汗的遗愿

卫操的到来,让拓跋猗㐌欣喜若狂。

他隐约记得少年时,父亲拓跋沙漠汗曾与这个汉人饮酒畅谈。他也记得父亲沙漠汗生前多次对他说,南方晋国人治理国家,法度严明,尊卑有序,有着不可言说的妙处。现在老天爷送给他一个卫操,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救兵。

我们前面曾说过,拓跋猗㐌这个人特别大度。这一点很像今天的大同人,豪爽、痛快,拿得起放得开。

既然是老相识,那就是老朋友。对于这个大他一辈的汉人长者,猗㐌并不以父兄相称,而是推心置腹,亲若友朋。他任命卫操为辅相,也就是说,国家大事都交给卫操办理。

不用面试,也没有什么试用期。老兄你说该咋办,就放胆办好了。基本上,也用不着请示。

于是,在拓跋猗㐌的授权下,卫操大刀阔斧地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人才汉化”。他说服拓跋猗㐌,多招揽晋人,南方人学历高,有文化,能办事。于是,晋朝很多饱受“八王之乱”的士人子弟前来投奔。第二件大事,就是“体制汉化”。逐步在草原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核心政权制度,制定法律,按照汉人的一套设置官 卫操的政治智慧:联乌桓、葬母礼与拓跋氏的崛起

卫操对拓跋氏的贡献不可谓不显著,除了推动内部改革和发展农业,他所做的第三件大事,是东联乌桓,组建起强大的“乌桓-拓跋”联合劲旅,这对之后几次关键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前文提到,公元295年拓跋氏分国三部,其中拓跋猗㐌领有的中部参合陂(阳高北)和平城(大同)一带,并非势力最强的区域。在卫操的治理下,这一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拓跋氏的核心,也为日后平城地区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

卫操不仅注重军事力量,还推崇道德教化,使以拓跋猗㐌为首的拓跋鲜卑联盟展现出文明气象。他们“威德与仁义并举”,吸引了北方丁零和六狄等部族主动归附。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正是卫操治国才能的体现。当时的拓跋联盟“与晋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即使这其中不乏夸张成分,也足以说明拓跋氏的实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漪字取名短寿什么意思(龙年取名漪字好吗)

正因如此,北魏建立后将卫操视为首功之臣,在《魏书》中,他的传记仅次于宗室列传。西晋对卫操也颇为赞赏,司马腾听闻其事迹后,上表为他加封将军,后又升迁至右将军,封定襄侯。

4. 一场声势浩大的葬礼

公元296年,也就是拓跋猗㐌即位的第二年,他在卫操的策划下举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改葬”仪式,即重新安葬父亲和母亲。

拓跋猗㐌的父亲,正是名震一时的拓跋沙漠汗。当年沙漠汗自晋返国,却在即将继位之时惨遭杀害,草草葬于阴馆一带,至今已有19年。为何突然要改葬?仅仅是因为原先的地方不合适吗?

拓跋猗㐌对部众解释说,这是为了完成弟弟拓跋弗的遗愿。拓跋弗在位时就想要改葬父母,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

这番说辞真假参半。拓跋氏的帝位传承习俗一般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拓跋绰死后,侄子拓跋弗继承了帝位,打破了这一传统。由于拓跋弗的父亲沙漠汗并未真正做过“皇帝”,他的继位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巩固统治,拓跋弗需要为父亲正名,追尊他为“皇帝”,也就是为其重立碑,将其名号放入宗庙。但拓跋弗在位仅一年便去世,这个遗愿便落到了兄长拓跋猗㐌身上。这是拓跋猗㐌说辞中为真的部分。

拓跋猗㐌不仅要改葬父亲,还要一并改葬母亲。问题在于,他要葬的这位母亲并非拓跋弗的生母兰妃,而是他自己的生母封后。将父亲沙漠汗和母亲封后合葬,既能证明父亲的帝系正统,又能彰显母亲的后系正统,可谓一举两得。说白了就是:我母亲封后的后人才是正统,兰妃的后人只是旁支。这显然不是拓跋弗的愿望,而是拓跋猗㐌的政治算计。

为了达到目的,拓跋猗㐌在改葬过程中刻意突出了“葬母”。后来在墓葬地发现的石铭上,明确刻着“桓帝葬母封氏”的字样,可见拓跋猗㐌处心积虑地想要抬高封氏后人的地位。

除此之外,“桓帝葬母”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扩大影响力,寻求晋王朝的支持。沙漠汗生前在晋朝人缘极佳,如今大张旗鼓地为他改葬,必然会吸引许多故交好友前来吊唁。再加上卫操的精心策划,这场葬礼的规模不亚于一次盛大的祭天仪式。

沙漠汗最初葬于阴馆一带,改葬地点选在了大同方山一带的天渊池(并非洛阳的天渊池),这也是拓跋猗㐌势力的核心区域。此后,方山一带便成为了拓跋氏的祖陵所在地。

“桓帝葬母”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多国峰会。除了拓跋猗卢、拓跋禄官等拓跋氏族人,草原各部也纷纷派人前来参加。更有甚者,在卫操等人的积极联络下,西晋王朝也派出了代表团,他们分别是:

成都王司马颖派来的从事中郎田思,河间王司马颙派来的使者宗亲司马靳利,以及并州刺史司马腾派来的主簿梁天。

在司马氏三大势力的支持下,拓跋猗㐌的“葬母”仪式自然无比隆重,这场葬礼也变成了一场多国政治协商和大型阅兵仪式。有了晋王朝的支持,草原各部自然纷纷表态,拥护拓跋猗㐌的领导地位。而桓帝拓跋猗㐌也借此机会,将父亲沙漠汗和母亲封氏一同送上了神坛。自此以后,沙漠汗的后人便世世代代继承了拓跋氏的帝位。(封氏一族与兰妃一族的斗争并未因此结束,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总而言之,这场声势浩大的葬礼奠定了拓跋猗㐌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也为他日后被拥立为“大单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卫操和拓跋猗㐌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卫操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离开拓跋氏。

漪字取名短寿什么意思(龙年取名漪字好吗)

出处:拓跋氏

作者:石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