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什么什么身 子是用什么做的


视频加载中...

一颗糖丸,毕生心血。

顾方舟,也许名字陌生,但“糖丸”和“小儿麻痹症疫苗”,却家喻户晓。一颗小小的糖丸,让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无数家庭的悲剧得以避免。而这颗糖丸的缔造者,就是已故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顾方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这是他夫人李以莞替他领受的荣誉。

顾方舟的夫人李以莞:“非常遗憾他没有见到党和国家给他的这个荣誉,他为国家努力了一辈子,他要是在的话,心里一定感到非常宽慰。”

【生于战乱年代,放弃医生,投身公共卫生事业】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浙江宁波,少年丧父,母亲辛苦养育儿女,后来成为助产士。受母亲影响,1944年顾方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那时,中国战乱频仍,婴儿死亡率高达17%到20%,农村人平均寿命只有33岁,每年因卫生问题死亡人数达千万。目睹这一切,大学毕业后,顾方舟放弃了当医生的梦想,投身病毒学研究,为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375名青年被选派前往苏联留学,其中30名是医学生,顾方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研究,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后,他被国家派往北京昌平的流行病研究所,专攻脑炎研究。

【临危受命,开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

1955年,江苏南通爆发奇怪的疫情。1680人感染,多为儿童,446人死亡。他们都患有一种名为“脊髓灰质炎”的疾病,俗称“小儿麻痹症”。疫情蔓延,恐慌四起,整个社会陷入不安。顾方舟和夫人李以莞赶赴南通,顾方舟被国家委派专门研究这种可怕的疾病。

记者:“您那时候注意到顾老整个的情绪变化吗?”

李以莞:“他也很着急,有的家长背着孩子来找他,说顾大夫你看看这个孩子。老顾就说我没有办法,我治不了,谁也治不了,现在没有办法。”

当时,除了少数专家,大多数人对脊髓灰质炎几乎一无所知。只有根据患者发热、瘫痪等症状来诊断,误诊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无法确定患者感染的是哪种类型。顾方舟再次被国家派往苏联学习。

当时,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有两种: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活疫苗效果显著,但风险高;死疫苗相对安全,但效果不确定。顾方舟前往苏联,就是考察死疫苗。他发现,成本高昂的死疫苗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

李以莞:“死疫苗是注射的,在美国打一针是十美元,小儿麻痹有三个型,你要全部免疫,一个人至少要打三针,在中国当时六十年代的时候,国家没有这个力量。活疫苗是口服的,效果也不错,但是唯一一个致命的问题,它是活毒。”

记者:“这个活毒意味着什么?”

李以莞:“它就是小儿麻痹病毒,经过实验室改良,把它致病的能力减低了,防疫的能力加强了。”

【埋头深山,克服困难,建立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为了进行动物试验,卫生部在云南昆明建立了猿猴实验站。1959年,实验站升级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成为脊灰疫苗生产基地。顾方舟带着团队来到昆明,却发现这里除了猴舍,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苏联专家撤走,很多科研人员对疫苗研究失去信心。顾方舟没有放弃,第二天就带领大家开始建造实验室。

李以莞:“水、电、房子什么都没有,一砖一瓦都是从山下拉上来的,也没有冰库。疫苗病毒需要冰库,没办法就把试验材料背到山下放到肉联厂,用的时候再下山背回来。”

艰苦的条件让很多人心灰意冷,顾方舟和李以莞将家从北京搬到昆明,甚至连户口都迁了过去。为了稳定军心,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工作。

【面对未知风险,他以身试药,以子试药】

第一批生产的疫苗在猴子身上通过了动物试验,但关键是如何进行临床试验。顾方舟带头第一个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他的同事们也纷纷效仿。一周后,他们的身体状况一切正常。但成年人可以抵抗疫苗毒性,却不代表幼儿也能。为了验证疫苗对幼儿的安全性,顾方舟找到了十个一岁左右的健康幼儿进行试验。其中包括他不到一岁的儿子。

李以莞:“他说我不让我的孩子喝,让人家的孩子喝没有这个道理。”

记者:“没跟您商量?”

李以莞:“没跟我说,我不知道。”

记者:“要是您知道您会反对吗?”

李以莞:“我知道我也得支持他,我一定要支持他。”

记者:“但您不担心自己孩子吗?”

李以莞:“这个东西你不过这一关,疫苗不能够进入生产,必须走这一步。我当时还不知道,过了几天他说晓东喝了疫苗了,我说有点后怕,这个病没有办法治疗,而且是终身致残的问题。”

顾方舟的带动下,其他同事的孩子也参加了试验。十天后,孩子们都安然无恙。顾方舟和同事们抱在一起流下了眼泪。之后,他们又进行了2000名适龄儿童的二期试验,以及450万名适龄儿童的第三期临床试验,全部顺利通过。

【从液体疫苗到固体糖丸,他让中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疫苗需要冷藏保存,但当时只有大城市才有冷藏条件,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无法送达。而且,液体疫苗运输不便,使用前还要稀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顾方舟和团队在1962年将脊灰疫苗制成固体糖丸。这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糖丸疫苗陪伴了几代中国人。

2000年7月21日,74岁的顾方舟在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正式成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国家,这是继消灭天花之后的又一项伟大成就。

【为一大事来,鞠躬尽瘁,做一大事去,泽被子孙】

1985年,顾方舟肩负起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重任。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行政工作中,始终将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在他的带领下,院校在食管癌、肝癌、肺癌等重大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防治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坚持八年制医学精英教育,实施临床实习阶段“导师制”,并积极推行开放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顾方舟的夫人李以莞回忆道:“他80岁的时候,学生们为他出了一本书,叫做《使命与奉献》,这是他自己想的名字。他带着一种使命,我的一生就奉献给国家了,他是这种想法。”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因病逝世,享年92岁。李以莞为他的挽联写下“为一大事来,鞠躬尽瘁;做一大事去,泽被子孙”,这八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顾方舟一生的奉献精神和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