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是什么意思 吾儿是什么意思
从“吾”与“我”,重新理解《道德经》
《道德经》的用字精妙,如“无”和“無”,由于简体字的缘故,现在统一为“无”,这给理解文义带来了一定困扰。相关区别已由许多研究者详细阐述。
近期阅读文章时,看到对“吾”和“我”的分析,虽然作者没有深入探讨,但却触及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为此写下这篇短文,谈谈个人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现代汉语中,“我”和“吾”的含义基本一致,“吾”多用于文言文,使用频率较低;“我”则更为常见,是口语中的高频词,也是五笔字型中最常用的25个字之一。
在《道德经》中,“我”和“吾”的用法绝非随意。想要理解其区别,需要仔细品味和琢磨相关章节和语句。我将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
- “我”多指精神上的“自我”,有时甚至并非指X本人,而是指具有一定人格和精神特质的X体;
- “吾”则指肉体、形象、生活上的“自己”,大多指作者X本人,有时也指与X行为方式相似的X体。
简单来说,“我”侧重于内在精神层面,“吾”侧重于外在行为方式。请大家带着这个思路去品味以下几章:
- 第13章: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第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第20章: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X,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
除了《道德经》,这种差别在古文中也很常见,尤其在同一句话中同时出现“吾”和“我”时,区别更加明显。
- 庄子:吾丧我;
-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黄遵宪:我手写吾口;
- ……
基于对“吾”和“我”区别的理解,我们再来重新解读第70章。原文如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的理解是:X所说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然而天下人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并实践。语言文字都有其宗旨,事情都有其关键所在。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些道理,因此并不了解X所阐述的“遵道贵德”的核心要义。理解X思想的人很少,能够遵循道法自然的人就显得难能可贵。这就像圣人外表普通,内心却蕴藏着大智慧。
在翻译第70章时,我对“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产生过疑问,我曾怀疑X并非那种“唯我独尊”的人,不像某些《道德经》研究者,他们自以为是,宣称“X天下第一”。我在翻译时将“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意译为“理解X思想的人很少,能够遵循道法自然的人就显得难能可贵”,刻意淡化“X天下第一”的意味。
但在更深地理解了“吾”和“我”的区别后,我认为“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针对天下所有人的评价。“我”在这里指的是“所有人的自我”,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能够自我认知的人很少,能够对自我进行规范约束的人就更显难能可贵。”
这不就是“自知者明”的注脚吗?同时也与整个《道德经》的主题一致。在这样的理解之下,接下来的“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就更加容易理解:只有“自知者”才会注重“我”,而不是看重“吾”。即使外表朴素,内心却怀着高尚的品德,这正是圣人“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