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是什么意思啊 当之无愧是什么意思啊


成语是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不宜随意改变其结构。而在运用成语时,人们却常误写字序,颠倒位置,造成错误。本文列举几个报刊、书籍上的例子,以提醒广大读者注意。

不可奢望资本与商人能够自觉地给我们营造出一个春景和煦、波涛不惊、货真价实、老少无欺的商品市场。

“春明景和”应改作“春和景明”。“春和景明”,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意即春风和煦,阳光明媚。而“春明景和”令人费解。

巧合的是,某周六晚上,我在某卫视的某热门娱乐节目上看到主持人在某明星回忆其温馨往事后说了一句“哇!好暖心啊!”然后一脸陶醉的表情。

“有独无偶”应改作“无独有偶”。“无独有偶”,《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虽然罕见,但并非唯一,还有另一个可以成对儿的(多用于贬义)”,表示二人或二事十分相似。而“有独无偶”则颠倒了原义。

治学一向严谨的童书业先生尚且如此,当时更有许多学者或许也只凭印象,未能更加推敲。

“下而等之”应改作“等而下之”。“等而下之”,出自朱熹《朱子语类》“等而下之,如医技养生家之说,皆不离阴阳二者”,意即由这一等再往下,形容比这一等更差。而“下而等之”闻所未闻。

中年如夏花之灿烂,如日中天,一些人成就斐然,称“卓越”名副其实;老年如秋叶之静美沉静,一些人硕果累累,贡献卓越,称“卓越”名至实归。

“名至实归”应改作“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在逻辑上强调先有“实至”后有“名归”,意即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会随之而来。而“名至实归”则不合事理。

粤海将军邬维拜会贾雨村,邬将军道:“那日圣上道,自古天朝下嫁公主郡主和亲藩属,大多能收海晏河清之效。”

“海清河晏”应改作“河清海晏”。“河清海晏”,又作“海晏河清”,意为黄河的水清澈了,大海也平静了。这是人们永恒的向往,故用来形容天下太平。而大海本来就是清澈的,“海清河晏”于理不通。

红色山西专题之八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

书香门第走出的五四先锋

石评梅(1902—1928)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暂的一位。所以庐隐曾哀叹其在“色香俱全的蓓蕾”年华,便“萎谢在萧瑟的秋风里了!”石评梅系山西省平定县人。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清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系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均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父亲为她启蒙,教授以“四书”、“诗经”。除家教外,石评梅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她除酷爱文学外,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

1919年,“五四”运动将刚刚读完师范的石评梅召唤到古都北京。她原拟报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但由于那年国文系不招生,便改报体育系。在女高师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冯沅君、苏雪林等,并同庐隐、陆晶清等结为挚友。在“五四”高潮的岁月里,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谈、赋诗,所谓“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尽情分享着思想解放的快意。也正是在此“浪漫”中,她们打开了文学的门槛。石评梅亦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

梅花之清丽如她,与她们一般短暂绚烂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石评梅一方面在女高师勤奋学习课业,另一方面即开始写诗和散文向各报刊投稿。1921年12月20日,石评梅的诗歌《夜行》就在山西大学“新共和学会”办的刊物《新共和》第一卷第一号上正式刊出。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健将、山西籍最早的人高君宇。在同乡会交谈中,得知他们父辈即有交谊。他乡遇老友,格外亲切,于是二人便建立了友谊,二人经常通信,谈理想,谈抱负。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石评梅与体育系12人、博物系14人组成“女高师第二组国内旅行团”南下旅游,她们沿京汉铁路,经保定、武汉、南京、上海,从青岛、济南返回北京。返校后,石评梅写了一篇五万余字的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连载于《晨报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1924年石评梅和陆晶清合编《京报》副刊的《妇女周刊》时,得到鲁迅的关怀和支持。

1924年11月,石评梅与陆晶清等编辑出版了《京报》副刊——《妇女周刊》。她以犀利的笔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势力,激发人民革命斗志。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石评梅和陆晶清等编辑的《京报》副刊《妇女周刊》于7月1日第二十九期发表本刊编辑部特别启事,对“沪汉惨屠”表示愤慨之情。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在天安门前召开国民大会,要求段祺瑞执政府拒绝日、英、美等八国提出的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抗议日舰对大沽口的炮击。会后2000余人游行请愿。段祺瑞执政府出兵镇压,制造了“三一八”惨案。石评梅虽然没有亲自参加到执政府门前的请愿行列,但好友刘和珍不幸遇难,陆晶清也负了伤。 3月22日在《京报副刊》发表散文《血尸》,3月25日,又参加了女师大为刘和珍和杨德群召开的隆重追悼大会,同时在《京报副刊》发表《痛哭和珍》一文,悲愤地指出:“昨天的惨案,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坚了的是我们的铁志。”“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

1926年上半年,石评梅又与好友陆晶清等编辑北京《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工作之余在京从事文学事业。最初以写诗歌与散文为主,当时即被称为北京著名女诗人,到后期创作不少短篇小说。

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

1928年10月13日,石评梅女士的追悼会在女师大礼堂隆重举行,世界日报社、女师大学生会、春明女校、蔷薇社、绿波社等团体均派代表出席。追悼会上,庐隐女士深情回顾了石评梅女士生平事迹,焦菊隐先生代表绿波社致辞,女师大学生会敬献了沉痛的祭文。专程从上海赶回北京的陆晶清女士悲痛万分,挥泪写下《我哭你唤你都不应》的祭文,寄托哀思。

同年12月,由蔷薇社编辑、世界日报社出版的《石评梅纪念刊》问世,刊物收录了三十余篇悼念文章,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

在庐隐、陆晶清等人的努力下,石评梅女士生前创作的小说散文集《偶然草》、散文集《涛语》等作品得以陆续出版,让她的文字继续闪耀光芒。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