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是什么 柳絮的好处和坏处


春风似剪刀,梨花雪下草茸茸

柳絮满天飞,扑面似絮花溶溶

■ 文丨一缕清风 司南

暮春初夏之交的北京,弥漫着一股令人生畏的“音乐”氛围。

只要你随机在街上抓住一个人,张嘴就能说出一套基础的“B-BOX”教程。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动次打次”与“不吃不吃”的节奏中,这些演奏家的情绪罕见一致地透露着一股火爆与亢奋。他们用密集且辛辣的语言抨击着社会的种种不公。

安步当车的老人一边咒骂着一边走路,捂住嘴的手势虽然略显生疏,但丝毫不影响其嘴型的疯狂操作。

骑着电动车的阿姨也顾不上危险,在危险驾驶的边缘疯狂舞动嘴唇,或许,只有这种音乐节奏,才能让她找回青春时的激情。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们相约成群,三五成双地走上街头比拼技艺。

面对经验老到的老人,他们的眉宇间写满了谨慎。

初出茅庐的孩子也都纷纷加入了这个特殊的“乐队”,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B-BOX气质已经初见端倪。

但细心的观察者可能早就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为什么这些演奏家的眉宇之间都紧锁着?一脸的不情不愿。

其实,这种全员B-BOX的景象并非人们主动发起的,他们实则是屈服于柳絮的淫威。

俗话说,春生万物,正是传宗接代的好时节。

在这个充满春日气息的季节里,柳树也将孕育的“生命”尽情抛洒,为了传宗接代,人类的利益根本不在它的考虑范围内。

与沙尘暴、PM2.5相比,柳絮才是更加令人头痛的“酷刑”。

柳絮规模之庞大、嚣张之程度,可用“两米之外无识别能力,五米之外人畜不分”来描述。

就像弹幕成精了一样,人们走在路上,生存的三分靠反应,七分靠体力,剩下的90分,就只能交给上天了。

柳絮的可怕之处还不止于此,对于很大一部分过敏体质的人而言,与它亲密接触几乎等同于自暴自弃。

絮絮纷纷的柳絮一向都是过敏人士的噩梦,一旦接触,很多人瞬间肿胀得亲妈都不认得。

除此之外,柳絮在飘扬过程中夹杂的汽车尾气、灰尘、花粉乃至病菌,更是能令人过敏人士坠入地狱。

杨絮与柳絮对过敏体质的伤害几乎相同,两者几乎同时出现。

每年柳絮爆发的四、五月,北京各大医院都会涌现出一批飞絮过敏的人。

面对患者肿胀不堪的脸部,医生的询问大都充满着无奈:

“脸怎么这么红?”“您鼻子塞成那样,脸上的柳絮戳到眼睛里去了!”

“脸怎么溃烂了?”“柳絮毛过敏,挠挠抓抓全是疤啊!”

“你今天吃了多少柳絮?”“不多不多,也就是三四斤吧!”

柳絮:恼人的春之雪

即使是对过敏原无动于衷的人,面对漫天飞舞的柳絮,也会感到些许不适。若是吸入鼻腔,那酸爽更是难以言喻。

柳絮季,不戴口罩出门,简直是勇士行为!

即使戴上口罩,也难以完全摆脱柳絮的纠缠。它们会想方设法地粘在你的眼睛、头发上,让人不胜其烦。

如何解决柳絮问题,成了许多人心头的难题。

轻盈的柳絮难以清扫,一阵微风就能让你的努力付诸东流。

火攻也是一种方法,但柳絮极易燃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造成安全隐患。

据统计,部分地区柳絮高发期,因柳絮引发的火灾甚至占总数的70%。

为了根治柳絮问题,科研人员尝试给雌性柳树注射节育针,但效果并不理想。

即使有节育针,柳絮依然年复一年地出现,困扰着人们。

有人说,中国人是吃货,什么都能吃。柳絮其实也能入药、做菜,但依然无法阻止它每年肆虐。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待柳絮。在古代,柳絮是诗人笔下寄托情感的意象,是美的象征。

如何既能解决柳絮带来的困扰,又能欣赏它带来的美,或许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春天到来,漫天飞舞的"柳絮"呈现出如雪般的美景,引发诗人的激情赞颂。《咏柳絮》中写道:“茫茫飞絮四月中,天女散花轻似梦。”

赞美柳絮之美,也映射出柳絮带来的烦恼。作为过敏源的代表,柳絮对敏感人群来说是一种折磨,引发喷嚏、鼻塞、甚至哮喘等症状。面对柳絮,既要欣赏它的美,也要意识到潜在的健康隐患。

一些注重环保的城市,如北京,制定了防治柳絮污染的措施,如种植雌株杨柳、减少风源,并提高市民的防护意识。

柳絮本身也蕴含着利用价值。例如,在工业中可用于生产人造纤维,在医药上也可提取有效成分。适当控制柳絮的传播,促进其可持续利用,将柳絮的美丽与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