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是什么物理现象 海市蜃楼是什么物理现象是错觉嘛


海市蜃楼:一种光学现象
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自然现象,由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引起。它是由地球上物体的反射光经过大气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本质上是一种光学幻觉。
影响因素
海市蜃楼的产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地理位置
地球物理条件
特定时间的气象条件
其特征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且出现时间一致。
成因
海市蜃楼的形成涉及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当不同密度的空气层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时,光线在其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
以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为例:炎热的太阳将沙土加热,导致邻近空气温度升高。较冷的空气位于较高的位置,形成气温反常分布。当来自远处的物体(如绿洲)的光线从较冷的空气射入较热的空气时,它会被不断折射,直至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观察者会在沙土上空看到绿洲的倒影,即海市蜃楼。
光学幻觉
海市蜃楼的本质是一种光学幻觉,它欺骗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看到了不存在的物体。这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中的密度不同,导致光线折射,从而改变了物体的方向和形状。
历史记载
海市蜃楼现象自古就有记载。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秦代齐国和燕国派人出海寻找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的故事。
南宋林景熙的《蜃说》描写海市蜃楼的景致,生动传神。
明代陆容在他的《菽园杂记》中记述了登州海市,猜测其成因与蜃气有关。
袁可立在蓬莱阁上写下了著名的《观海市诗》,详细描绘了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象。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唯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于登楼赏景,忽见山头有孤塔耸立,直上青云,众人惊疑相视,念近日未闻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绵亘六七里,俨然城郭矣。

城中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孤楼矗立,直入云霄。楼五架,窗扉皆敞;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姿态各异。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曰“鬼市”云。(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8]

现代记录

海市蜃楼呈现城市景观

  • 2011年5月10日,广州塔再现“空中”奇景,专家判定为海市蜃楼。
  • 2011年5月9日下午,海口市沿海地区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持续约一小时。
  • 2012年5月2日下午,广东汕头中环大厦西北方向天空出现起伏山脉,平时该角度无法望见此景,推测为海市蜃楼现象。
  • 2013年4月30日,珠海九洲港海面疑似出现“海市蜃楼”,海面漂浮着“塔吊”。群山上半部分清晰可见,下半部分被浩瀚云雾连接海水。群山随后逐渐模糊,隐没于天色中,直至完全消失。整个过程持续约20多分钟。
  • 2014年2月2日中午,深圳后海海境界一期居民惊见窗外海面出现海市蜃楼,持续约5分钟。
  • 2014年5月20日,新沙港区西北方向出现清晰可见的广州“小蛮腰”和西塔东塔,众多群众纷纷拍照记录。至16时25分,“小蛮腰”清晰度最高;16时30分,“小蛮腰”上部发生大幅变化,其余三座建筑物依然清晰可见。几分钟后,“小蛮腰”逐渐消失在云雾中。
  • 2015年3月19日上午,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出现数座高楼状物体,奇景引来市民驻足观望,多数猜测为“海市蜃楼”。
  • 2015年6月12日傍晚,河北承德高新区出现海市蜃楼,持续时间长达20分钟,市民李冰杰将此奇观拍摄记录下来。[1]
  • 2015年10月,武宁县海市蜃楼的图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照片中,延绵的山脉上方出现两栋高楼大厦,仿佛矗立于云端,令人惊叹。这几栋楼房持续出现约半个小时,至天色渐暗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