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动物要冬眠 动物冬眠的动物种类


动物冬眠的秘密
随着日照时数缩减,冬眠季即将到来。与我们比邻而居、穿梭于花园中的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正在为这绵长的冬日沉睡做好准备。
究竟谁在为冬眠做准备?
刺猬、蝙蝠,甚至不起眼的小玳瑁蝴蝶都在筹划之中。度过整个冬天,是它们应对严寒、日照缩短和一年中食物最缺乏季节的有效策略。
鸟类在冬季可以选择迁往温暖的地方。但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没这么好的条件,因此进化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冬眠与浅度冬眠
冬季对于那些需要每日进食的动物来说极具挑战性。有翅膀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到温暖地区来应对,而没有翅膀的动物则需要冬眠或浅度冬眠。冬眠可分为两种类型:
真冬眠:像欧洲刺猬、山猫和许多啮齿动物等,会定期自动进入这种类型的冬眠,与食物供应或天气寒冷程度无关。
浅度冬眠:选择这种类型的动物,只有在遭遇寒冷或食物匮乏时才会进入冬眠状态。
真冬眠
进行真冬眠的动物会经历明显的生理变化。为数个月的禁食禁饮做好准备。冬眠前,它们会疯狂进食,以增加脂肪储存。除了皮下白色脂肪外,这些动物大脑、心脏和肝脏周围的棕色脂肪也会增加。棕色脂肪在它们春季苏醒时会迅速燃烧,为身体恢复提供额外的热量。
脂肪储备完成后,确定睡眠地点,哺乳动物的心率会下降 95%,体温也会随之下降。如果体温降得太低,刺猬可能也会在冬眠中醒来,唤醒心脏为身体升温,但很快又会沉沉睡去。至于蝙蝠,它们也能进入真冬眠状态,心跳可以从每分钟正常的 400 次下降到 25 次,呼吸减慢到每小时一呼。偶遇冬眠蝙蝠的人经常误以为它们已经死亡。
各有各的冬眠方式
许多小型哺乳动物,比如仓鼠和松鼠,会进入一种“浅度冬眠”的浅睡眠状态。沉睡一段时间后,它们会醒来吃东西,然后继续睡眠。
但“睡眠之王”当属榛睡鼠,这是一种喜欢在树上活动、嗜食榛子的“小可爱”,以睡眠时间长而闻名。如果气候条件太恶劣,它们每年足足可以睡上 9 个月。为了睡得香甜,榛睡鼠有自己的“诀窍”。睡眠准备阶段,它们会收集榛果、黑莓、接骨木莓、花朵和昆虫等,来增加食物储备。然后,它会关闭新陈代谢,降低心率,体温下降到摸上去像死了一样冰凉。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罗尔一定非常了解榛睡鼠,他才把它写成蜷缩在茶壶里睡觉的小精灵。
动物冬眠的原因
为什么许多动物选择冬眠?归根结底,促使大部分动物选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的环境变化,像日照时间变短、气温下降等。寒冬临近的一个重要信号是食物短缺,这让它们关闭身体的新陈代谢来维持生命。

灵长类动物中,冬眠现象并不普遍。只有少数灵长类动物能够冬眠,如肥尾鼠狐猴。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在食物减少时会四处寻找食物。

人类是适应性很强的动物,会随着食物或猎物的迁徙而迁徙。在夏季,人类生活在较高纬度地区;而在冬季,它们会迁徙到稍微较低纬度地区。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通过迁徙,人类都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

对于人类来说,冬眠并不是必要的生存策略。

尽管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千年的寒冷气候,但这不足以让人类进化出冬眠的生存机制。更重要的是,人类利用工具的能力突飞猛进。火、保暖服和更具保暖性的房屋帮助人类抵御了严寒。有了温暖的住所和充足的食物,人类完全没有必要冬眠。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7年第12期杂志文章 欢迎关注大科技公众号:hdkj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