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文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陈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吕立志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便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潮流,将建设美丽中国纳入现代化目标,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当我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时,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回报是慷慨的;反之,过渡开发、滥砍滥伐,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无情的。”(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

保护自然即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即造福人类。“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不仅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向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1.人与自然相依共存,构成生态循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延续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马克思曾指出:“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依存。”自然与人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反过来塑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者的辩证关系推动着社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因为自然界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践行“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意味着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生产目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的重要保障。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福祉,而保护环境同样是为了民生福祉。既要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优美环境需求。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创新发展,为解决现存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

中华民族尊崇自然、热爱自然,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智慧。“法天法地法自然”“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观念强调将天地人和谐统一,按照自然规律活动,适度取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要论述。这些论断继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新的时代内涵。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和谐共生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共生共存的本质在于尊重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没有旁观者、局外人或批评者。只有基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统一。

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以“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形象地比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理念旨在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给自然生态留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准确理解人民福祉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民生福祉理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问题中越来越突出的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准确理解自然是一个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树立自然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他以“命脉”将人与山水林田湖草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强调了生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循环往复的自然链条。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山水林田湖草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一方受到影响和破坏,另一方必受牵连。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才能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最终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3.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推动社会发展。“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既肯定了人与自然内在的统一性,又反对将人消解或湮灭在自然之中;既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又反对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当前,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发展布局中,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近年来,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高、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着力确保绿水青山永驻,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需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防范生态风险。将环保融入生产生活,统筹推进,坚持以生态惠民、利民、为民为本,重点解决影响民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优良环境成为民生福祉提升的助力。

围绕结构调整、优化布局、产业壮大、全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活,加速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增强环境治理水平,建立生态保障机制,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生效。通过改革创新,激活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增长。

人类命运与共,构建绿色家园是共同期盼。维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挑战和责任,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国倡导构建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员、贡献者、引领者。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探寻一条融合发展、富裕生活、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我国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做出的重要贡献,不仅彰显大国担当,也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