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的通俗理解


什么是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 (APT) ,由经济学家斯蒂芬·罗斯于 1976 年提出,是一种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是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的扩展。APT 认为,多种因子,包括宏观经济变量和公司特定因素,共同驱动资产价格,并且资产的预期收益与这些因子呈线性关系。

与 CAPM 假设市场完全有效的观点不同,APT 承认市场有时会对股票进行错误定价,但最终会进行修正,达到公允价值。投资者可以利用这种价格偏差获利。

套利定价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套利定价理论并不假设投资者拥有有效的投资组合。但其成立需要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 资产收益由系统性风险因子解释。
  2. 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3. 多元化投资组合之间不存在套利机会。因为任何套利机会都会被投资者迅速利用,他们会出售被高估的资产并购买被低估的资产,最终消除套利利润。这也就是该理论被称为套利定价理论的原因。

套利定价理论公式

E(ri) = Rf + β1 Rp1 + β2 Rp2 + ... + βn Rpn

其中:

E(ri):资产的预期收益

Rf:无风险利率

β:资产价格对特定宏观经济变量的敏感性

Rp:与因子相关的风险溢价

APT 模型中的 β 系数使用线性回归估算。通常,可以通过对股票历史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来估算其 β 值。

尽管 APT 比 CAPM 更灵活,但也更复杂。CAPM 只考虑一个市场风险因子,而 APT 公式包含多个因子。确定股票对各种宏观经济风险的敏感性需要大量的研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选择哪些因子纳入 APT 计算也存在一定主观性,这意味着不同投资者可能会根据自身选择得到不同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选择四到五个因子就足以有效评估预期收益。

APT 因子代表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投资组合的多元化来降低。根据经验,评估预期收益时常用的宏观经济因子包括:通货膨胀、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商品价格、市场指数、债券利差和收益率曲线变化等。

套利定价理论应用示例

假设我们已确定以下四个因子来评估股票收益,并计算了其对每个因子的敏感度 (β) 以及每个因子相关的风险溢价 (Rp):

  •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β = 0.6,Rp = 4%
  • 通货膨胀率:β = 0.8,Rp = 2%
  • 黄金价格:β = -0.7,Rp = 5%
  • 市场指数回报率:β = 1.3,Rp = 9%
  • 无风险利率为 3%

使用 APT 公式,预期收益计算如下:

股票预期收益 = 3% + (0.6 x 4%) + (0.8 x 2%) + (-0.7 x 5%) + (1.3 x 9%) = 15.2%

套利定价理论 (APT) 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的主要差异

CAPM 的公式是:E(ri) = Rf + β (E(Rm) - Rf)

其中:

E(ri):资产的预期收益

Rf:无风险利率

β:股票的贝塔值,衡量股票价格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性

E(Rm):预期的市场收益

CAPM 和 APT 公式看起来相似,但 CAPM 只有一个因子和一个 β。相反,APT 公式包含多个因子,每个因子对应不同的 β。APT 没有明确规定公式中具体应包含哪些因子,需要投资者预先分析确定可能影响资产收益的相关因素。而 CAPM 中的因子是明确的,即市场预期收益与无风险利率之差。

由于 CAPM 是一个单因子模型,更易于使用。与 APT 相比,投资者更倾向于使用 CAPM 来评估资产预期收益率,毕竟使用 APT 需要量化多个因子。

总结

套利定价理论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种替代方案,它试图通过一系列因子及其对资产的敏感性来评估资产预期收益。该理论的关键假设是:投资组合是高度分散的,任何偏离市场均衡价格的行为都会被投资者立即消除。实际回报率与预期回报率之间的任何偏差都可以通过意外因素(因子预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来解释。

套利定价理论的缺点是它没有明确公式中具体应包含哪些因子。但投资者可以通过将历史投资收益与相关因子(例如实际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商品价格等)进行回归分析来筛选合适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