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池塘如虎踞 独坐池塘如虎踞全诗书法


 

《七绝•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创作背景

《七绝•咏蛙》是毛泽东于 1910 年寄宿于湖南省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生动描绘了青蛙的形象与姿态,寓情于景,表现出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豪迈气概,既是对豪门子弟的隐喻讽刺,也体现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人先的豪迈气魄,寄托了青年毛泽东的救国救民理想和潜在的领导者意识。前两句描述青蛙的形象和心态,后两句表达救国救民的宏伟志向。

赏析

此诗借物抒怀,托蛙言志:即使是小人物,也能拥有龙虎之姿,彰显不凡气度。这正是作者远大志向和宽阔胸襟的反映。

首联“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描绘了青蛙的形体与神态特征。写青蛙的形象和自身修养。

青蛙通常栖息于水边环境。独处池塘边,既符合蛙的习性,又凸显其独特的个性。“如虎踞”这一夸张比喻,将青蛙的形象放大,体现了作者的广阔胸怀。彼时,来到东山小学求学的学生大多出身富贵人家,衣着光鲜,随从护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毛泽东出身贫寒,身着粗布长衫,口音难听,且年龄较大,饱受豪奢学子鄙夷轻视。面对嘲讽,毛泽东毫不气馁,反而愈发坚定自己的崇高理想,正如诗中独坐池塘中如虎踞的青蛙形象。“独坐池塘如虎踞”既是青蛙青少年形象的写照,也是作者自身的投射。

次句“绿荫树下养精神”描写青蛙在树荫下的休憩养神,暗喻诗人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的状态。 他勤奋求学,广泛阅读中外历史、地理、人文等书籍,从中汲取救国图存的思想。其撰写的《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文章,受到老师谭永春的赞赏:“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他常于黄昏时分与同学聚会,讨论时事,抒发对国家强盛的迫切渴望,激励大家为国效力。

颔联“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春天到来,如果我不率先发声,还有哪个小虫敢出声呢?这表现出毛泽东舍我其谁的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始终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并付诸实践。他给自己取名“子任”,表达了为救国救民而任劳任怨的决心。这种崇高的救国理想,展现了他少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构思巧妙、托物言志手法新颖。

咏蛙既符合自身形象,又高于蛙本身,既真实又感人。毛泽东将青蛙的形象升华到如此高境界。

将毛泽东的诗与曹操、刘邦、朱元璋等帝王的诗歌对比阅读,可以发现三者之间许多相通之处。帝王霸气非我等小民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