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s与小米3的区别 mix2和mix2s区别


近年来,手机充电技术飞速发展,有线充电功率从早期的20W到65W,再升级至如今的120W和240W。就在8月,真我推出了320W超级闪充技术。快充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让手机从“空电”到满电的速度提升至“喝杯咖啡翻本杂志”的水平,搭配大容量电池,缓解了不少消费者的充电焦虑。

以上所说的进步仅限于有线充电,以“摆脱线缆束缚”为卖点的无线充电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三年前,一项政策如同一把“金箍圈”,限制了众多品牌的旗舰手机无线充电功率上限为50W,谁也不敢逾越。如今,无线充电“金箍”终于松绑了,但部分手机厂商欢喜,另一部分却忧愁:有些手机厂商终于能大展拳脚,但有些厂商却不得已削弱无线充电功率。

据《电脑报》等媒体报道,工信部的无线充电新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将于9月1日实施。

根据规定,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的无线充电设备工作频率必须在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三种频段范围内,额定传输功率不得超过80W。

小米2s与小米3的区别 mix2和mix2s区别

图源:工信部

相比之下,目前国产高端旗舰机型普遍支持50W无线充电,充电效率远不如百瓦的有线快充。80W的功率上限虽然无法让无线充电超越有线,但至少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回顾无线充电在手机行业的应用,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Palm Pre诞生于2009年,随后诺基亚基于Qi无线充电标准开发了诺基亚Lumia920。此后,陆续出现了数百款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

直到2017年,苹果首次在iPhone 8上引入了无线充电功能,并在所有后续的iPhone机型中标配了此功能,无线充电才开始在手机行业全面普及,如今已成为旗舰机型的必备配置。

前几年,iPhone无线充电功率主要在5W-15W之间缓慢发展,充电速度过于缓慢,体验鸡肋。直到国产手机品牌加入竞争,才将无线充电技术从噱头推向实用。

华为于2018年3月27日发布了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华为Mate RS保时捷版,支持10W无线快充。随后,华为陆续推出了支持15W、27W和40W无线快充的机型。

小米是后来才加入无线充电功能的国产手机品牌,但其进步速度惊人。从2018年发布支持7.5W无线充电的MIX2S开始,小米仅花了3年,就宣布打破了200W有线快充和120W无线快充两项世界纪录,并在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等量产机型上配备了67W无线充电。

小米2s与小米3的区别 mix2和mix2s区别

图源:雷科技

大功率带来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三年后,工信部将无线充电功率上限设定为50W,这场由国产手机品牌主导的无线充电功率竞赛暂时告一段落。按照当年无线充电功率的快速增长趋势,如果没有限制,难以想象充电功率会飙升到何种程度。

尽管新规中的80W功率限制国产手机厂商的发挥受到限制,但这也代表着未来逐步放开的可能性。可以预见,随着功率上限的提升,80W无线充电功率将成为国产旗舰的标配。

一喜一忧,国产手机品牌无线充电功率即将松绑之际,苹果原本就不高的无线充电功率却进一步萎缩。

此前,iPhone 15等机型支持MagSafe和Qi2无线充电协议,最高功率为15W,两种协议使用的频段为360kHz,属于我国无线充电设备工作频段外的航空无线电导航频段。iPhone要想继续在国内生产、销售和使用,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

小雷注意到,目前苹果中国官网的无线充电设备声明界面关于iPhone的无线充电额定传输功率已更改为7.5W、工作频率127.7kHz,并强调设备符合新规。

小米2s与小米3的区别 mix2和mix2s区别

图源:苹果

7.5W的无线充电是什么水平呢?小雷数年前曾对iPhone11 Pro Max进行过无线充电测试,同样是7.5W,当时充满电需要近5个小时。而iPhone11 Pro Max的电池容量仅为3969mAh,而iPhone 15 Pro Max的电池容量为4422mAh,因此充满电所需时间只会更长。难怪有网友吐槽,苹果无线充电可有可无了。

都2024年了,如果有人告诉我需要5个小时才能把手机充满电,我会毫不犹豫地换机。如果苹果不能弥补无线充电的短板,那么iPhone 16系列的无线充电基本等于鸡肋,这将进一步拉大苹果与安卓旗舰的差距,毕竟80W无线功率大概率会成为今年秋季安卓旗舰的标配。此消彼长之下,试图借助“Apple Intelligence”打一场翻身仗的iPhone 16系列又棋输一着。

作为一名数码发烧友,小雷非常重视手机的充电速度,也期待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更好的充电技术,毕竟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

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没有线的束缚”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无线充电也存在缺点,那就是无法边用边充。

随着充电功率上限不断提升,无线充电将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为智能手机带来全新的卖点。它也将为相关配件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手机充电功率是否还会继续提升?会出现 1000W 的有线极速充或无线充电吗?在笔者看来,可能性不大。从两小时充满提升到半小时确实让人惊艳,但在如今人均20分钟充满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充电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15分钟的感知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边缘效应下,消费者对充电时间缩短的敏感性将不断降低。

小米2s与小米3的区别 mix2和mix2s区别

图源:iQOO

换句话说,除非未来的充电效率提升进入全新阶段,否则 120W、200W 等充电功率上限的噱头性将远大于实用性。相比之下,提升充电平均功率更为实际。目前快速充电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电量不足时充电速度快,随着电量饱满,充电速度会持续下降。

为了安全发展,无线充电功率峰值放宽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业界应用最广泛的无线充电方案仍然是普通的电磁式充电线圈方案,其原理与微波炉类似。充电板产生交变电流,线圈产生感应电交流,最终在手机端产生电流。整个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在大功率发收线圈、充电 SoC 芯片等元器件未做好充分准备之前,盲目追求无线充电功率上限很容易导致因充电过程中的发热对电池造成损伤,无法最大程度保证用户手机的安全和电池寿命。

至于部分用户担心的无线辐射问题,则是一个单独的话题了。

和有线充电一样,无线充电也面临着协议私有化的难题。Qi 自 2010 年以来一直是全球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的领先无线充电标准。公共无线充电协议 Qi 在过去两年升级到 Qi2,最高充电功率达到 15W;而目前超过 15W 的基本都是私有协议无线充电。

小米2s与小米3的区别 mix2和mix2s区别

图源:WPC

如果用户使用的不是配套无线充电设备,则无法达到最高功率。对于使用不同品牌手机的用户来说,每次充电都需要寻找相应的充电套装,这十分繁琐。

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来看,如果一个通用的无线充电设备可以为所有手机进行快速充电,不仅可以减少外出携带多个充电设备的麻烦,还可以省去购买不同设备的开支。

可以想象,如果无线充电协议开放且标准化,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无线充电基础设施,如高档餐厅的餐桌、高铁的座椅扶手、汽车的智能座舱内,都可以自带无线充电模块,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充电。

在新无线充电规定的推动下,手机品牌又多了一个可以竞争的点,上下游产业也将获得新的订单,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这里所说的消费者不包括苹果用户,有意在 9 月后换机的安卓用户将能够享受效率与体验兼具的无线充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