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b2b b2b和b2c是什么意思


产品经理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追求。

什么是b2b b2b和b2c是什么意思

提到互联网产品,马化腾、张小龙,李彦宏、张一鸣这些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大咖,都曾是产品创业出身。所以提到互联网创业,尤其是TMT创业,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似乎寸步难行。

这种产品驱动的逻辑到了产业互联网创业领域,无论是SaaS类的企业服务,还是供应链类的B2B,都很难奏效。

这不是因为产品不重要,而是业务更重要!

这回到了企业服务的核心,降本增效,场景重构,流程再造。

指望做出一个产品,依托产品来改变产业流程和场景,实现效率的提高,不是不行,而是对于一个早期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性很小。

大量的产业互联网创业公司,尤其是传统老板转型的B2B公司,由于盲目的技术崇拜,很多都会踩到技术坑,花了大量的钱,然后做了一堆不好用的产品……

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我坚持认为,“企业服务需要业务驱动”。

即使是SaaS类的项目,如果没有带来核心的业务驱动力,势必导致研发成本高昂,推广难度巨大,管理需求弱,盈利模式不明朗。

更何况希望重构供应链的模式,如果不能重构业务模式,那么只能从提升每个环节效率、降低成本入手,以此从细节上获得整体效率的提高。

无论是内部的效率管理软件,还是外部的客户应用软件,产品都必须紧紧贴合业务需求来实现。

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用户的需求需要挖掘,这需要极高的悟性和不断的试错,懂业务场景,懂技术应用,懂用户诉求的产品经理可遇不可求。由于实在找不到,或者根本懒得去找,大多数B2B公司的互联网产品,是因老板的需求而发生的。

不幸的是,懂业务的老板,往往并不懂技术,又不愿意承认,而老板们通常有如下这几种想法:(以下观点来自某资深B2B产品总监)

  1. 模chao仿xi是最快的捷径,我就要和XXX产品一样的功能,你给我搞一个,要多久,要多少钱。(实际上,基本上没法和这个一样,就算和这个一样,技术的角度和老板看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也需要产品经理去抄去梳理需求信息、业务流程等)
  2. 这有什么难的,不就这样、这样、还有这样。(所有的产品表象确实不难,但实现成哪样,还是沟通的问题,而在产品需求沟通上,通常有大问题)
  3. 某个功能点的流程、功能、交互、视觉的设计,例如首页是红的、详情页黑的等等,包括整个产品的关系和与整个产品线的关系和未来产品的规划之间,老板们通常也没概念的,没有定位。(互联网创业面临的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产品经理们,也需要接受方向的调整。最好不要大调整,小调整是常有的事)
  4. “大不了,我找外包公司”,因为业务都不成熟,产品基本上做出来的不是你要的,你要改,加钱。(做原型试错的时候,找外包是很好的方法,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比较懂的产品经理去对接需求,跟踪进度,外包公司就巴不得你没测试没产品,这个主动权就在他了)
  5. 一个公司长期运营的产品,找外包根本没办法满足迭代的需求,但是事实上基本上有哪个产品能够在1期就把需求完全捋清楚再也不迭代的?(再牛逼的产品大神都不可能)
  6. 怎么才能让老板心里舒服一点:加班啊啊啊(很多老板不管效率和进度,认为加班是唯一体现生产力的表现)

有一种现象,老板睡了一晚上,突然有个灵感,觉得这太牛碧了,市面上的人怎么都没想到。快干,于是老板亲自指挥,一边说开发一边做。

很多老板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组建技术团队,连个技术管理者都没,随意的找一些半吊子开发,要么就找外包。

既不懂如何管理开发项目,闲的时候闲,忙的时候日夜加班。最后也没有测试,都是公司全员测,测试场景没有,没有经过种子测试期,市场运营就开始大范围推广,行业客户涌进来一下子就半死在那。

后面修复再让这些人来就是求爷爷拜奶奶一样,运营花了超出几倍的成本做留存,也无动于衷,最后结论是:这个产品失败。

产品实现几点建议:

  1. 灵感的诉求与竞品分析:保持对同类型产品,或者同领域竞品的产品的持续关注度。(对大多数情况,市面上已经有可以借chao鉴xi的产品或者部分模块,不要想着发明原创的产品模型,很大可能是对产品的研究还太少。)
  2. 产品设计:5个模块左右在设计阶段尽量在2个月以上。(再穷也要有至少1个产品经理,把时间拉长,UI可以让产品经理招外包)
  3. 产品开发阶段:学习并制定好开发项目管理,阶段性的检查代码的健壮性,文档是必备的!(刚开始组件的技术团队三教九流的,流动性很大,没有文档后面来的人很难接上不亚于重0开发)
  4. 产品测试阶段:一定要有专业的人,从产品功能到产品性能的测试,这里的产品功能一般是根据设计的产品文档和流程对照测试。(很多企业有可能在产品设计阶段是老板用嘴对接的需求,基本上没有任何沉淀,测试来了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根据什么测)
  5. 产品上线阶段:最好这样的流程,技术部门内部测——公司全员测——行业核心粉丝测——行业用户2%的种子用户测——投放市场推广。(千万别着急,不然运营成本翻N倍)

很多项目其实有很多成熟的替代品,能够帮助企业走出MVP阶段,只要有就别动手开发,一定得去挖掘。一般行业内有3-5年的运营、产品,基本上对市面这些很有数。能花小钱买的都别开发,能够花钱让原有团队改成你的需求也别自己开发,就算很简单的需求,也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通过业务来带动公司的增长,通过产品再次提升效率,这是2B领域产品不断进化试错的过程。

好的2B产品经理,需要非常强的悟性,更需要有充分实践的机会。

“产品经理是无法脱离实践环境,去通过读书或者参加培训班提升的。当你在一个没什么用户和业务发展较慢的环境中,想要成长就真的很难。”

“可以算笔账。每年想做产品经理的毕业生有多少?可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而适合产品经理成长的好环境有多少?

每年 BAT、美团头条滴滴这些大厂不会招太多,把TOP100的互联网公司所有产品岗位加起来,有1000就不错了。没进到这1000个岗位里的产品经理,大概率成长都非常慢,而且许多人得三五年后才意识的到。” 修改后的文章:

产品经理的招聘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倒金字塔”现象。与入门级职位相对饱和不同,高级产品经理的需求量更大,但符合条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了行业内激烈的竞争,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往往难以突破重围。

一些互联网巨头,例如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倾向于招聘年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90后员工,以保持组织活力。在更注重经验和沉淀的2B领域,资深产品经理凭借其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推动模式创新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B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听话”的产品经理,更需要具备“倔强”精神的领军人物。

低阶产品经理专注于利用基本技能满足用户短期需求,而高阶产品经理则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洞察市场趋势,并据此制定产品发展方向。

一味迎合所有需求,最终只会导致产品失去特色,沦为“四不像”。只有具备全局视野和前瞻性思维,才能在坚持自我理念的有效解决用户当下的痛点。

这种“倔强”源于对产品和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成熟知识体系。

产品和运营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优秀的运营人员需要从产品角度出发,思考用户心理和业务逻辑,并与产品、技术、市场等团队紧密协作,共同打造优质的用户体验。

以罗永浩为例,他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营销专家,但并非一位合格的“倔强”产品经理。锤子手机虽然在某些细节上追求极致,但核心功能却未能跟上主流需求,最终导致市场反响平平。

真正的高阶产品经理需要脚踏实地,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同时也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产品经理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责任;它不仅要求我们完成工作任务,更需要我们将其视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2B产品,你是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