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从意识的流动到文学的涌现:意识流概念及起源

⩥在您开始阅读前,不妨点击“关注”,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获得独特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文|青史耀华

编辑|青史耀华

«——【·探索意识的河流·】——»

“意识流”,正如其名,描绘了意识如水流般奔涌的景象,揭示了意识自由随意变换的本质。这一概念的诞生,源于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功能主义先驱威廉·詹姆斯发表的一篇关于意识流心理学中被忽视问题的论文。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并非受制于客观现实,而是纯粹主观的体验,属于精神领域。我们通过感受来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意识的变化迅速无常,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中,詹姆斯进一步将意识流定义为“来自外部世界或内部无意识的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的过程”。

他将意识流比喻为一条河流,象征着意识如同水流般不断变化。每个人都拥有意识,我们试图将自我融入不同的意识体验中,但意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和改变。詹姆斯强调,人类的意识并非碎片化的,而是由逻辑意识和非逻辑的潜意识共同构成

«——【·时代思潮与意识流的诞生·】——»

意识流的诞生不仅源于詹姆斯的理论,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意识流理论涵盖了人的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精神世界遭受重创,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和消费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变得麻木,工业文明带来的压力、空虚、冷漠、逃避和贪婪充斥着人们的内心,人们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虚

当时的许多导演在创作时并未刻意追求某种风格,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慰藉成为他们的共同目标。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意识流理论的诞生。他主张摒弃纯粹的思想和理性,

提倡通过直觉获得意识,反对用僵化死板的形而上学方法分析世界。他主张“因果逻辑”,认为真正的存在可以被意识掌控,没有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柏格森将传统的“测量时间”与“心理时间”区分开来,认为只有“心理时间”才是“纯粹时间”,并强调了意识的存在。

与此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詹姆斯意识流理论的基础上,对非理性意识流和本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了“意识流”的内涵。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在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存在,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深层的潜意识,代表着人类的冲动和本能;

中层的下意识,协调着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最外层的意识,直接控制着人类的外部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真正支配人类的并非自我意识,而是体现人类本能的潜意识。因为这种本能会引发嫉妒、黑暗等情感,它们并非道德驱使的结果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而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被唤醒。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梦的理论,指出梦境与意识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认为梦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人类精神世界的图景,在梦中,人们压抑的欲望得以释放,不受任何道德约束。

潜意识通过梦境揭示人类真实的思想和矛盾。这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过渡效果被当代作家和导演广泛应用,形成了意识流叙事手法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如上所述,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了意识流理论的完善。这一理论首次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由此产生了意识流小说。

这类小说深入挖掘人物的主观意识和内心世界。与此意识流电影应运而生。

«——【·意识流从文本到电影的转变·】——»

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识表达形式,意识流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兴起始于著名英国作家多罗西·理查德森小说的评论。随后,意识流小说一词在文学期刊中正式提出,广泛使用。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打破了线性叙事、空间的概念,甚至打破了情节的顺序,将焦点投向潜意识、梦境和人物的感受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随着意识流小说的发展,意识流电影也随之诞生,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蒙太奇剪辑手法让观众耳目一新

意识流电影注重人物内心意识的自由流动,形式和内容大多由非理性的意识组合而成。

20 世纪 20 年代,先锋派艺术实践中首次出现这种风格的电影。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根据自己的梦境创作的《一条安达鲁狗》。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他曾沉思:“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让思考和梦境侵占我们的思绪。我们可能混淆梦境与现实,把幻想当作现实,把现实想象成幻想。”

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人类内心感受的一部分。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完善,意识流电影带来的反思引发了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20 世纪 50 年代,意识流电影在法国盛行,以“左岸派”为代表。

左岸派并非一个学术团体,而是一群追求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电影导演。他们革新了导演之间的交流技巧。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导演们热衷于拍摄个人风格明显、情感独特的电影。新浪潮运动主张打破导演的等级制度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反对商业化电影反对对虚假的追求。二战胜利后,法国电影逐渐落后于世界电影前列,年轻人对僵化的社会政治体系心生厌烦。

新浪潮电影作品多元而无政治性,本身承载着对时代的反抗和决裂精神,更多关注个人层面。

对人类各种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重视和关注,诸如记忆、遗忘、编造和想象,都在意识流电影中得到体现。

«——【·意识流电影的发展·】——»

《野草莓》通常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早的意识流电影。

这部影片由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他通过镜头让观众挖掘和发现蕴藏的信息。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伯格曼的电影节奏缓慢而沉重,正如他关注的人类内心世界。这部影片用象征性的、隐喻性的电影手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个体精神与集体意识的探索,它深刻反映了人际关系冷漠和社会生活的疏离

《野草莓》讲述了一位 80 岁的老医学院副教授伊萨克前往母校接受荣誉学位的故事。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在旅途中,他回忆起往昔的经历,反思自己的生命。 伊萨克与表妹曾有过一段甜蜜的初恋,但由于偏执的性格和冷漠导致表妹的离去。之后,他对家庭的疏远又导致儿媳婚姻破裂。

这部意识流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一个老人的奇幻故事、记忆以及构想的人物和事件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却相互独立,形成伯格曼独创的叙事形式。

它将潜意识、无意识和多种感知状态融为一体,以梦境、幻觉、现实和记忆交织的方式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伯格曼在这部作品中深入刻画了一位临近暮年的老人,映照出人生的沉思和对死亡的忧虑。

意识流电影拥有明确的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惯例,以人物的意识为叙述起点,为我们探索角色的内心情感打开了一扇新门。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意识流的概念首先出现于心理学,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随后延伸至意识流文学和意识流电影领域。可以说,意识流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意识觉醒和美学内涵演化的结果。

研究意识流电影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更能厘清整个故事的脉络。这种独特的创作技巧对电影创作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

什么是意识流 什么是意识流写作手法

美国影评家 D·波得威尔在其著作《艺术电影的叙事》中解析了《野草莓》、《广岛之恋》、《乡村女牧师日记》、《八部半》等意识流电影的叙事特征,认为它们凸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真实”。

这种“真实”汲取自 19 世纪末的通俗小说和传统戏剧,是一种主观的、抛弃线性因果关系的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陈晓光、戴清影视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9

2.[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三月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3.[英]英格玛·伯格曼.夏夜的微笑---英格玛·伯格曼电影剧本选集上) M.黄天民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