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古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 唐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古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 唐诗

每年新年的前夕,耳畔总会传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那是一种久违的声响,仿佛带有某种特别的魔力。这些声音,如同久违的朋友般,引人沉醉。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走到阳台,尽管寒风刺骨,我还是忍不住努力往外探去,希望能更清晰地听到那远近交织的爆竹声。这样一个时刻,仿佛能带我回到那些被压抑的岁月,用爆竹的噼啪声来释放内心的渴望。我满怀期待地感受那种熟悉的气息,心中默念着柳永的词句:“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爆竹声声辞旧岁。”燃放烟花鞭炮的传统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月初一被称作“三元之日”,这个时候人们会点燃爆竹以驱逐邪气。早在古代,人们没有纸张,便用竹子燃烧发出声响来达到这一目的。直到北宋时期,民间才开始使用纸卷包裹的鞭炮,这种燃放物逐渐被称为“爆仗”,后来更名为“鞭炮”。燃放鞭炮不仅是为了迎新辞旧,还寓意着镇邪驱瘟,祈求平安。这一传统也正如陆游所写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份仪式感不仅增添了春节的欢乐气氛,也成为了国人庆祝新年的重要方式。有时人们会说,没有烟花鞭炮的新年,就像没有灵魂的节日。

爆竹声声辞旧岁古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 唐诗

儿时的记忆里,春节的鞭炮声是无可替代的。尽管生活艰难,过年时点燃几挂鞭炮几乎与买肉买鱼同等重要。那时候,年三十的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年夜饭开始之前,燃放一挂鞭炮几乎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仪式。那种嘹亮的爆竹声仿佛在宣告着年夜饭的正式开始。

记得小时候,家喻户晓的歌谣总是这样唱到:“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妮子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这首歌谣不仅反映了春节的特点,还流露出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在那时候,男孩子最盼望的就是一挂挂的鞭炮。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玩具,更是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爆竹声声辞旧岁古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 唐诗

家境拮据的家庭通常无法满足孩子们对鞭炮的渴望。那时,家长们通常只能象征性地购买几挂便宜的鞭炮,以满足孩子们的期望。过年期间,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地将鞭炮放在口袋里,慢慢点燃,而不是一口气放完。甚至连小伙伴们之间也只是互相看看各自的鞭炮,而不会一个接一个地燃放。

有一年,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平时非常节俭的父亲竟然破天荒地给了我两挂正宗的浏阳鞭炮。这种鞭炮动静大、几乎没有哑炮,是小伙伴们心目中的极品。我因此在小伙伴中一时间威风八面,连那些平时很少理睬我的小伙伴也开始谄媚地接近我。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和自豪。乐极生悲,放在口袋里的鞭炮突然响了起来,惊慌失措的我一边用力把鞭炮从口袋里掏出来,一边慌忙将它们扔出去,直到所有的鞭炮都被扔完才缓过劲来。尽管我采取了及时措施,新衣服上的口袋还是被炸得破烂不堪。回到家后,母亲既心疼又气恼,后来找到邻居张二婶修补了破损的口袋,还在外面绣上几朵花,几乎看不出曾经的痕迹……

爆竹声声辞旧岁古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 唐诗

这些回忆就像是空中楼阁,虽遥远却异常美好。回首往昔,那些往事总带着一丝遗憾,让人更加怀念。生活的本质常常是现实而非理想化。岁月在流逝,往日的年华教会我们什么是心力不足。对过去的怀念从未如此强烈,让我们从心底祈祷这样的时光不再重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充满爱与希望,日子就会温暖起来。无论风雨如何,生活依旧会有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带着这份纯真和期待,迎接新的一年。愿新的一年里,我们所有的美好心愿都能实现。愿你安好,我安好,愿这世界上的每一刻都静美如初……

爆竹声声辞旧岁古诗 爆竹声声辞旧岁 唐诗

壹点号潭水流深